2013年7月5日星期五

遺傳性腸癌“切腸預防”不管用 需改善生活方式




2004年—2009年,武漢市八醫院對13個遺傳性大腸癌家庭跟蹤隨訪,竟順藤摸瓜排查出37名癌症患者,其中腸癌28例,其他部位癌症9例。肛腸科現有住院病人中,至少4例存在家族聚集現象,其中武穴來的一家人,三代直系親屬中4人患大腸癌。
34歲的小李是這個家族最年輕的患者。5月底出現膿性血便,腹部也隱隱作痛,這個微弱的信號,並未引起小李的注意,母親的心卻“咯噔”了一下。原來,小李的母親3年前剛做過直腸癌手術,不久40多歲的舅舅查出了升結腸癌,小李的症狀和他們如出一轍。小李的外公早年因病去世,醫院最初診斷為腸梗阻,但最終證實為腸癌。
肛腸科主任陳繼貴介紹,有血緣關係的兩代人中兩人以上患腸癌,其他人就可能是腸癌基因的攜帶者。在他們70歲以前,有70%—90%會發生腸癌或其他部位癌症。
對不幸“中槍”的基因攜帶者,能不能像朱莉切除乳腺一樣,對大腸進行預防性切除呢?陳繼貴說,大腸的大部分功能可由小腸替代,預防性切除技術上可行,但不提倡。除了創傷和對生活品質的影響,大腸癌基因攜帶者屬於癌性體質,切除了大腸,難保其他部位不出問題。
事實上,遺傳性大腸癌,無論治療還是預效果都比較理想,也更容易實現早期干預。可調整飲食和行為方式。如經常運動可使大腸癌發生率降低50%,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蛋白質食物,有助於預防大腸癌;其次,從癌細胞發展為直徑1釐米的腫瘤約需七八年,到出現臨床症狀需三五年,發展到晚期還要三五年。前10年裏只要抓住一個機會,就能夠早期發現。早期大腸癌手術後90%患者甚至不需要化療,就可以正常生活一輩子。建議有家族病史者從40歲起,每年做一次大腸癌篩查,足可防患于未然。

來源:現代健康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