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運動須知」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運動須知」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13年3月1日星期五

運動傷害 冰敷還是熱敷好?




運動受傷,要緊急處置時,應該冰敷還熱敷?復健科醫師王昭閔指出,受傷初期需先冰敷、之後再熱敷,兩者順序若相反,會加重發炎情況,拉長傷處痊癒時間。
王昭閔說,處理運動傷害時,一定要記住“PRICE”,就是運動傷害緊急處理原則,五個字母代表:
PRICE
1 Pretection(保護)保護傷處不受二次傷害。
2 Rest
(休息)一受傷立即休息,停止運動。
3 Ice
(冰敷)用冰塊、冰枕等物品,以毛巾包覆后,敷在傷處。
4 Compression
(壓迫)用彈性繃帶將傷處包覆起來。由肢體末端往近端包紮、由緊到松。
5 Elevation
(抬高)將傷處抬高,以減緩傷處腫脹。


傷后
48
小時內→冰敷要用毛巾包覆
王昭閔指出,受傷后依照“PRICE”步驟處理傷處,之後的48小時內,都需要冰敷;一天冰敷23次,每次不超過15分鐘。受傷急性期因傷處血管破裂、擴張,所以要趕緊冰敷,讓血管收縮、減少出血,降低血液循環和發炎的狀況。
冰敷可用市售的冰袋、冰枕,也可直接使用在塑膠袋裡頭裝冰塊的“陽春型”冰袋。不論使用何種方式,外頭都要再以毛巾包覆,避免與肌膚直接接觸,造成凍傷。



48
小時以後→熱敷千萬小心燙傷
傷後過了48小時,出血或發炎狀況減輕,就可開始熱敷,或是泡熱水,可加強血液循環、放鬆肌肉,讓堆積在傷處肌肉的乳酸或發炎物質加速代謝,減輕疼痛。
熱敷的次數、時間和冰敷相同,可用熱敷包、熱水袋或電熱毯,也可將毛巾浸熱水后敷上;但需注意熱敷時的溫度,以免燙傷,且不建議睡覺時熱敷。若是腦中風、脊髓損傷或局部區域感覺缺損的患者,更要特別小心,且需要有人在旁協助、看顧,避免危險。
急着熱敷血管出血更嚴重
受傷當下如果先熱敷,反倒會加速血液循環,造成傷處破裂的血管出血愈多、加劇發炎的情況及疼痛,之後也需要更多時間復原,造成患者的負擔。“所以請記住PRICE”,大家都可以在運動傷害發生時,幫助自己、協助他人。

來源: 聯合報

2012年2月20日星期一

十大條健身錯誤 你犯了幾條?

Image Detail


我們健身的目的是「強健身體」,但是有些人由於對運動項目、鍛煉方法及自身狀況缺乏足夠了解,長期堅持錯誤的運動習慣和動作。人們在鍛煉中存在的主要錯誤有:

錯誤一

認為晨練最好。很多人喜歡早晨鍛煉,以為早上空氣清新,其實不然。早上的空氣污染最嚴重。並且,早晨人的血液黏稠度高,容易形成血栓。其實,黃昏時心跳、血壓最平穩,更適合健身。

錯誤二

忽視熱身。准備活動是健身的必要步驟。活動前熱身,可以提高身體興奮度,減小肌肉黏滯性,增加關節的靈活性,避免運動損傷。

錯誤三

帶病堅持鍛煉。 這是最危險的。身體感到不適,應暫停運動或減少運動,否則會加重病情,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特別是老人,本身免疫力就差,身體處於異常狀態時,一定要停止健身活動。

錯誤四

空腹活動。很多人(特別是早上)喜歡空腹鍛煉,這是非常錯誤的。運動需要能量,缺少能量會造成頭暈、心跳加速、出冷汗等問題,嚴重的可能會發生猝死。

錯誤五

運動量越大越好。超負荷運動會導致過度疲勞、渾身酸痛等不適,甚至引起肌腱、肌肉拉傷。正確的鍛煉方法是:從小運動量開始,循序漸進增加運動量。

錯誤六

盲目運動。運動既有益處也有風險。體弱者運動前一定要做醫療評價,選擇適宜的項目。運動中還要加強醫務監督,以確保安全。

錯誤七

運動中大量飲水。運動中常覺口渴,但要避免大量飲水。正確的方法是小口緩咽,每次補水不宜太多,能緩解口渴症狀就好。運動完1小時後,再補足身體缺失的水分。

錯誤八

劇烈運動後驟停。劇烈運動時,心跳加快,肌肉、毛細血管擴張,血流加速。如果突然停下來休息,肌肉收縮停止,肌肉中的血液不能順利流回心臟,會造成血壓降低、腦部暫時缺血,可能導致心慌氣短、頭暈眼花,甚至休克。

錯誤九

運動後不做整理。 運動後身體會很興奮,若等待自然放鬆,速度較慢。做整理活動能幫助身體逐漸緩和壓力,避免出現肌肉酸痛等不適。

錯誤十

運動後馬上吃飯、洗澡。立刻吃飯或洗澡會增加身體負擔,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如果你有以上十種錯誤的話,馬上改正吧!



       來源:微微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