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飲食須知」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飲食須知」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14年1月9日星期四

國際研究團隊發現:肉類飲食會增加患癌風險


日前,一個國際研究團隊發現,高攝入肉類食物的飲食方式已經同吸煙、酒精一樣,是導致癌症發病率增高主要來源之一。這是世界衛生組織下面的一個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對自相關的癌症發病率統計時發現的,研究發表在Nutrients雜誌上。
這項研究的數據是研究者對來自87個國家的男性和女性,患不同類型的癌症進行統計的。飲食數據來自世界糧農組織(FAO)和聯合國(UN)。
這項研究之的動物​​類食物的主要包括肉類、牛奶、魚和雞蛋。
從這項研究可以分析出,一半左右的的癌症患者同吸煙以及肉類飲食有關,飲酒對患癌機率影響會小一些。此外,不同性別患​​癌來源也不同,對男性而言,吸煙是肉類食物的兩倍之多,而對女性而言,肉類飲食導致的患癌比例會比較高。
兩種因素與70%的癌症有關(除肺癌外)。
研究發現,男性癌症患者數​​量從75人/10萬人上升到300人/10萬人,女性的患癌比例也由80人/10萬人上升到260/10萬人。
致癌原因
至於肉類食物為什麼會導致患癌風險增加,研究者稱主要是肉類飲食會增加身體以及部分組織產生類胰島素一號增長因子(IGF-1)的物質,這種物質在促進身體增長的同時
,也會促進癌症細胞的生長。
肉類飲食同女性的乳腺癌,子宮內膜、腎、卵巢、胰腺等癌症有關;同男性的前列腺、睾丸、甲狀腺、多發性骨髓瘤等癌症有關。
事實上,很早以前,就有類似的相關研究發表,早在1907年《紐約時報》報導稱,德國、愛爾蘭、斯堪的納維亞人癌症發病比例要比意大利和中國癌症發病率高得
多,因為德國、愛爾蘭、斯堪的納維亞人主要是以肉食為​​主,而意大利人和中國幾乎是素食者。

而最近的幾項研究,同樣有類似的發現。 2010年,英國有近42.5萬人被診斷為癌症,同一年有15萬多人死於癌症。世界衛生組織相信在西方發達國家中至少有30%的癌症是由飲食引起的,在發展中國家這一比例則為20%。
另外,根據一份數據的分析,一周平均吃5次肉的男性比一周只吃一次肉的男性得前列腺癌症的機會要高得多。
此外,食用肉過多還會增加患腎癌和胰腺癌的風險。
美國醫生委員會主席、喬治華盛頓大學醫學院(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尼爾?巴納德(Neal Barnard)醫學博士說:“這是一項有關於患癌風險同肉類飲食之間有明顯相關性的重要研究,同時也是我們制定國家食品政策的一次教訓。”



素食的好處
植物性食物例如蔬菜和水果含有豐富的纖維,可以加速食物在盲腸中蠕動的速度,並有效地清除致癌物並改變大腸中的細菌類型以減少致癌物酸的形成。
維他命C 、柑桔類水果以及蔬菜等可以通過中和人體中產生的癌變化學分子從而降低食道癌和胃癌的機會。
總的來說,蔬菜和水果中的一些成分對抑制癌症的生成都有一定的作用和好處。

 
來源﹕生物探索

2014年1月7日星期二

水果被凍後會產生有毒物質

多人都抵擋不住水果的誘惑,但吃歸吃,一些水果食用宜忌還是需要懂得的。以下20種吃水果的注意禁忌:橘子吃過多全身會發黃、水果不宜榨汁喝、吃不熟的香蕉會導致便秘加重……你忽視了幾條呢?
 

水果被凍後會產生有毒物質
營養專家提醒說,水果受凍後,更容易產生亞硝酸鹽,而食用過量的亞硝酸鹽,會引起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等癥狀。
顧客學會識別水果是否被凍很關鍵。橘子、橙子凍了以後,表皮的油脂滲進果肉,果肉就容易發苦。水果凍了的表面一般都發黑。
切好的水果要少買
水果是維生素C的主要來源,維生素C容易在空氣中氧化,高溫及陽光都會使其流失,而預先去皮、切開的鮮果,營養成分可能會減低。
英國消費者協會做過一項研究,測試在超市售賣的預先包裝的切開蔬果的維生素C含量,發現13個樣本中,4個樣本的維生素C含量比參考書記載的維生素C含量低一半。



吃不熟的香蕉會導致便秘加重
香蕉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其很大一部分不會被消化和吸收,但能令糞便的容積量增大,並促進腸蠕動。
同時,香蕉的含糖量超過15%,且含大量水溶性的植物纖維,能引起高滲性的胃腸液分泌,從而將水分吸附到固體部分,使糞便變軟而易排出。
不過,這些作用只是熟透的香蕉才具有的,沒熟透的香蕉可能會起到反作用,它含有較多的鞣酸,比較難溶,且對於消化道有收斂作用,會抑制胃腸液分泌並抑制其蠕動,如攝入過多就會引起便秘或加重便秘病情。
 水果不宜榨汁喝
如今越來越多的家庭購置了榨汁機,覺得喝新鮮的水果汁既美味又方便。但營養專家提醒,除牙不好的人外,水果最好不要榨汁喝,直接食用更營養。
因為喝水果汁會減少人們對水果中富含的纖維素的攝取。而這些纖維素具有預防和減少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的保健功效,還能有效地刺激腸胃蠕動,促進排便。
此外,直接食用水果容易產生飽腹感,而喝果汁會不知不覺攝取過多熱量和糖分,增加患病幾率。


肥胖者別大量吃水果
只吃水果,當心患上胖人易得的血糖或血脂過高等疾病。因為水果本身富含糖類,如果你吃太多糖類食物,又少運動,會發生血糖或血脂過高的問題。
這一點,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和脂肪肝患者,還有隻吃水果餐減肥的MM們,以及孕婦們要特別注意。
人工合成VC無法取代水果
存在於水果和蔬菜中的天然維生素C,與人工合成維生素C相比,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優點,那就是很多水果和蔬菜中存在的維生素C是以兩種物質,即維生素C與維生素P組合的狀態存在的。
在人體組織中,維生素P能協助維生素C發揮作用。而人工合成的維生素C則是純藥物製劑,其效果遠不如天然維生素C。
此外,服用維生素C藥片往往用量較大,如長期服用可在體內生成大量草酸,成為腎結石的物質基礎。而水果、蔬菜中的維生素C並不會使尿中草酸過高。
  吃芒果需預防過敏
芒果中含有大量的果酸、氨基酸、蛋白質等,這些物質中含有刺激性物質比較多,接觸到人體的皮膚後,就會造成過敏,嚴重者會出現紅腫、疼痛現象。 但並不是每個人吃芒果都會發生過敏,而且即使有過敏,各人的反應也不同,有些人吃了當天就有反應,有些則要過兩三天才會出現癥狀。

來源﹕健康頻道

專家:爆肥!肯德基麥當勞食物熱量一覽表

減肥人士都知道高熱量、煎炸食品要少吃,肯德基麥當勞當然位列其中,但是很多人對於這類食物的熱量高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下面編輯分享肯德基麥當勞食物熱量一覽表,看了就知道你是怎麼胖起來的啦。
爆肥!肯德基麦当劳食物热量一览表


肯德基熱量 (卡路里/份)
主食:
勁脆雞腿堡——590
香辣雞腿堡——571
——443
田園雞腿堡(加蛋)——566
奧爾良烤雞腿堡——502
吮指原味雞——320
墨西哥雞肉捲——553
老北京雞肉捲——493
配餐:

香辣雞翅(對)——196
奧爾良烤雞翅(對)——112
雞米花(小)——231
土豆泥——61
玉米棒——111
小薯條——234
甜筒——126
巧克力聖代——270
草莓聖代——227


葡式蛋撻——234
麥當勞熱量(卡路里/份)
主餐:
麥香雞——400
麥香魚——340
巨無霸——500
板燒雞腿堡——430
麥辣雞腿堡——570
配餐:
麥辣雞翅(對)——240
香芋派——260
圓筒冰淇淋——150
小薯條——250
朱古力新地——340
草莓新地——280
玉米杯(小)——70
朱古力奶昔(小)——280
草莓奶昔(小)——290


成人每日需要熱量
成人每日需要的熱量=人體基礎代謝的需要的基本熱量+ 體力活動所需要的熱量+ 消化食物所需要的熱量。
消化食物所需要的熱量=10% x (人體基礎代謝的需要的最低熱量+體力活動所需要的熱量)
成人每日需要的熱量= 1.1 x (人體基礎代謝的需要的最低基本熱量+體力活動所需要的熱量 )
男性 : 9250- 10090 千焦耳
女性: 7980 - 8820 千焦耳
注意:每日由食物提供的熱量應不少於己於5000千焦耳- 7500 千焦耳這是維持人體正常生命活動的最少的能量
人體基礎代謝的需要基本熱量,簡單算法
女子: 基本熱量(卡)= 體重(斤) x 9
男子: 基本熱量(卡)= 體重(斤) x 10
基本熱量,精確算法
女子
18- 30 歲:14.6 x 體重(公斤) + 450
31- 60 歲:8.6 x 體重(公斤) + 830
60歲以上:10.4 x 體重(公斤) + 600
男子
18- 30 歲:15.2 x 體重(公斤)+ 680
31- 60 歲:11.5 x 體重(公斤) + 830
60歲以上:13.4 x 體重(公斤) + 490




來源﹕39健康網

2013年12月24日星期二

羊肉並非人人皆宜偏熱體質人群不宜多食

羊肉并非人人皆宜 偏热体质人群不宜多食
秋冬時節,天氣漸寒,羊肉既滋補又美味,自然是我們餐桌上的常客。但是羊肉並不是人人皆宜,有些人並不適宜多吃常吃羊肉。
省三院營養科專家雷敏提醒大家,肝、腎功能受損嚴重的患者,應慎食羊肉。因羊肉甘溫,民間稱為“發物”,加上羊肉含有較高的蛋白質、脂肪等,上述患者食用後不能完全吸收、排泄,易引起肝病的複發加重,而腎病患者攝入越多的蛋白質,對腎臟的損害程度越嚴重,甚至會影響腎的正常生理功能。患有痛風、尿酸偏高的人群,應少涮羊肉火鍋,因為羊肉火鍋中嘌呤含量高,嘌呤被人體吸收後進入血液循環,經過代謝之後會產生過多的尿酸,從而引起關節疼痛等症狀。屬於偏熱性體質的人群,如經常口舌糜爛、眼紅、口苦、煩躁、咽喉乾痛和牙齦腫痛者,也不宜多食羊肉,羊肉性味甘熱,熱性體質者多食容易引起“上火”。另外,吃羊肉最好不要喝茶水。
這是因為羊肉中蛋白質含量豐富,而茶葉中含有較多的鞣酸,吃羊肉時喝茶,會產生鞣酸蛋白質,使腸的蠕動減弱,進而易誘發便秘。

來源﹕石家莊日報

2013年12月21日星期六

糖尿病患者慎吃3種食物

糖尿病人的飲食一直飽受關注,比如糖尿病患者能否食用蜂蜜,就一直是許多中老年人關心的問題。醫生指出,糖尿病患者慎吃蜂蜜。那麼,還有什麼食物是糖尿病患者應該慎吃的,一起來看看吧。


  1.糖尿病患者慎吃蜂蜜
蜂蜜中約含85%的醣類,其中約45%是不經消化就可以直接吸收的葡萄糖,5%左右為易消化吸收的蔗糖。吃蜂蜜後由於其中所含的兩種糖吸收既快又集中,血糖波動加大,糖尿病患者在血糖和尿糖還沒有得到控制的情況下,吃蜂蜜只會使血糖更高,對疾病的治療
沒有好處。
蜂蜜除含葡萄糖、蔗糖外,還含有35%的果糖。果糖的吸收利用不受胰島素制約,對血糖升高影響不大。據稱,國外有些學者在蜂蜜中發現了一種類似胰島素的物質,認為糖尿病病人可以吃蜂蜜。國內也有學者認為,蜂蜜能滋陰潤燥,糖尿病患者吃蜂蜜不但無害,而且有輔助治療作用。
但考慮到蜂蜜中含糖量很高,所以在使用時,中醫也持慎重態度,參考病人的血糖和尿糖的情況,辨證施治,不能認為所有糖尿病患者都可以服用的。
總之,糖尿病患者在病情不穩定的情況下,還是慎吃蜂蜜為好,需要時最好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2.糖尿病患者慎吃芝麻醬
芝麻醬氣味芳香,味美可口,對普通人來講是非常好的營養食品。
但是,面對這樣香噴噴的食品,糖尿病病人必須忌口。
芝麻醬屬高蛋白食品,每百克芝麻醬含蛋白質20克,而糖尿病病人的蛋白質代謝經常是紊亂的,尤其是未妥善控制時,其肌肉及肝中蛋白質合成減少而分解增多;如果此時攝入
過多的芝麻醬,可使血漿和組織蛋白質發生過度非酶糖化反應,影響蛋白質的排泄。
因此,糖尿病患者切勿貪圖味美而隨意進食芝麻醬。
  

 
3.糖尿病患者慎食南瓜子
糖尿病患者由於常有飢餓感,故多以花生和瓜子作為解饞的充飢食物。因為花生和瓜子味道鮮美,含糖少,吃上一點就有飽的感覺。雖然花生和瓜子含糖量低,但含有較多的脂肪,屬於高熱量食品。
如果糖尿病腎病患者隨意吃,不按照食物交換份方法減去相應的主食量或者進食過多,都會導致血糖、血脂的增高。
有人說南瓜子有降糖作用,市場上還有用南瓜制的保健食品,專用於糖尿病患者。其實南瓜子有降糖功效的觀點是錯誤的。
南瓜子雖含有較少的糖及膳食纖維,但含有較高的脂肪和蛋白質,每100克南瓜子含46.7克脂肪,多食同樣不利於控製糖尿病腎病患者的病情。
對於堅果類的花生、瓜子,少吃則有利,多吃就有害。一般每日進食不帶殼的堅果15-20克為宜。
無論進食多少,都要嚴格將其熱量計算入全天食物量中。


來源﹕39健康網        

2013年12月1日星期日

澳營養師:綠色飲料或會讓人攝入過量熱量


在炎炎夏日中,不少人喜歡來杯綠色凍飲。且現在市面上常見的綠色凍飲是蔬菜成分構成的思慕雪冰沙。不過有澳大利亞專家表示,這種綠色飲料可能並不像它看起來那麼健康。
據澳大利亞新快網11月24日報導,澳大利亞現在正流行綠色飲料,很多人喜歡喝一種名叫思慕雪(smoothi​​e)的水果冰沙,該飲品是用一種或多種新鮮水果加冰,
果糖和一點奶製品打磨出來的。
不過,海倫(Helen Vidgen)就職於昆士蘭科技大學(QUT)健身和營養學院,是一位營養師,也是這裡的高級研究員。
她表示綠色思慕雪飲料正成為大眾健康飲食潮流的一個組成部分,但其效果可能適得其反。






“現在澳大利亞的人們流行消費綠色流體營養食品。雖然這種食品可以即時地給予你所有需要的營養,但並非所有營養師都推薦這種食品。我們只會向那些吸收不良,無法攝入正常標準卡路里的人士推薦這種飲品。對於大多數人,這種飲料會適得其反——讓你攝入過量的卡路里。”海倫說。
海倫表示,當水果和蔬菜混合在一起時會流失大部分果皮和纖維,而這些物質才是最健康的成分。
如果在混合後的飲品中加入蜂蜜或奶製品,其卡路里含量會大大飆升,而液態代表其更容易被人體所吸收。
海倫還對綠色飲品在社交媒體和電視上的宣傳廣告攻勢表示了擔憂。
“廣告裡把這種飲料說的神乎其神,好像暴飲暴食後來一杯就能重返健康一樣。與其像這樣惡性循環,倒不如採取堅持性的鍛煉更為有效。”海倫建議



來源﹕環球時報

喝錯湯像喝慢性毒藥

天氣轉涼,許多人冬季喜歡喝一碗熱騰騰的湯,這樣既暖身、又養生。但專家表示,在營養過剩的今天,不正確喝湯也會成為身體健康的負擔。喝湯也存在禁忌,你知道嗎?今天要跟你講述的就是喝湯的小知識,喝錯了湯,就像喝下慢性毒藥;喝對了湯,你就百利無害了。

餐館中的湯是萬萬不可常喝的!
湯裡尤其是餐館的湯裡很容易含有過量的鹽,不但會增加高血壓的風險,還容易引起肥胖。為了避免喝湯時攝入過量的鹽分,建議親手做一些無鹽或少鹽的湯。
而在外就餐時,不能掌握湯的鹹度,最好告知服務員,“只放一半的鹽”。
長時間燉煮“靚湯”嘌呤含量超高!
湯中溶解食材中的氨基酸和可溶性維生素的同時,也會溶出脂肪、膽固醇和嘌呤等。專家表示,許多人認為魚、肉、內臟等食材中嘌呤含量高,因而不吃肉,只喝湯。可他們卻不知道,嘌呤其實都溶在了湯中。特別是長時間熬製的“老火靚湯”,嘌呤含量更高。
如果長期大量喝這樣的湯,容易導致高尿酸,甚至痛風。



長時間燉煮的湯,嘌呤、脂肪含量非常高,“三高”病人盡量少喝。燉湯中如加入綠色蔬菜,煮得太久還會使蔬菜中營養素流失,而湯中鉀和草酸鹽含量都會增高,慢性腎病患者喝了會增加腎結石的風險。
肉湯千萬不要晚餐時喝!
有人說光喝湯不吃飯能減肥,所以很​​多人選擇在下班以後的晚餐,用一鍋熱氣騰騰的美味鮮湯犒勞自己,但專家建議晚餐應適當吃得清淡些,有些湯不宜晚上喝。
專家提醒,肉類煲湯較油、熱量高,不適合晚上食用,選在上午或中午吃比較好。
那麼,什麼樣的湯才是健康的呢?


來源﹕家庭醫生

2013年11月29日星期五

空腹飲食三禁忌


1.忌強刺激性食品

空腹進食過辣、過酸、過咸及冷凍等強刺激性食品,這些食品會破壞胃黏膜或腸壁,造成胃腸痙攣、絞痛,誘發胃腸疾病。

而對於月經期間的女性,空腹進食強刺激性食品,還會引起月經紊亂、痛經。

2.忌蛋白質含量高的食品

空腹過量進食牛奶、豆漿、雞蛋、肉類等蛋白質含量高的食品,蛋白質將“被迫”轉化為熱能消耗掉,起不到營養滋補作用。

此外,在一個較短的時間內,蛋白質過量積聚在一起,蛋白質分解過程中會產生大量尿素、氨類等有害物質,不利身體健康。

3.忌高糖食品

由於人體在短時間內不能分泌足夠的胰島素來維持血糖的正常值,因此,空腹過量進食白糖、紅糖、點心、紅薯等糖類食品,容易引起血糖驟然升高。

空腹過量進食糖類食品還會破壞機體內的酸鹼平衡,會造成胃部不適,出現燒心、吐酸水等癥狀。

來源: 美食天下

吃火鍋時候少點五類菜




冬天到了,最愜意的事莫過於眾親友圍坐,吃一頓熱氣騰騰的火鍋。山東營養學會理事、濟南大學營養學副教授綦翠華在接受《生命時報》記者採訪時指出,吃火鍋要注重食物多樣,多選綠葉菜、紅薯、土豆、豆製品、木耳、蘑菇等菜品,少吃下面幾類菜品:

一是營養價值不高的菜品,包括高能量、高膽固醇和高鹽分的菜品。

高能量菜品。主要包括肥牛、肥羊、羊尾等,這類肉飽和脂肪含量高,能量高,過多食用容易造成能量過剩,增加肥胖風險。建議大家在選擇牛羊肉時盡量選擇瘦一點的,那種有大理石花紋的牛羊肉脂肪特別高。另外,也可以用魚蝦貝類、豆製品等代替部分牛羊肉,享受美味、保證蛋白質攝入的同時降低了能量、飽和脂肪攝入。

高膽固醇菜品。主要包括豬腦、肥腸等內臟類。這類菜品雖然口感好,但膽固醇含量卻高得驚人,過多食用會增加心腦血管疾病風險。此外,動物內臟有害物質殘留較多,不易去除。高脂血症、高膽固醇患者應避免食用,一般健康人群也要少吃。




高鹽分菜品。主要包括午餐肉、香腸、魚丸、牛肉丸等加工肉製品,這些菜品在製作的過程中已經加入不少鹽分和食品添加劑。吃火鍋時,鍋底、蘸料中也含有不少鹽,如果再食用加工肉製品,很容易造成鈉鹽攝入過量。

二是可能存在安全問題的食品,主要包括毛肚、百葉、黃喉、鴨血、鵝腸等。

毛肚、百葉、黃喉等水發產品。這類食品常被報道用“甲醛”、“火鹼”等有毒化學品處理,長期食用會破壞神經系統和消化系統,危害人體健康。一般來說,用火鹼和甲醛處理後的食物顯得又大又白,口感更脆,保鮮期也可延長。綦翠華建議大家盡量選擇品牌火鍋店,產品安全比較有保障。

易染色食品。曾經被媒體曝光的染色菜品主要有鴨血、海帶、金針菇、鮮竹筍、鴨腸等。部分作坊利用工業化學物對產品進行“上色”處理,使菜品顏色鮮亮。消費者如果發現鮮鴨血、鮮鴨腸等的顏色過於鮮艷,海帶泛著青色,就要提高警惕。

另外,雖然鮮腐竹、鮮豆皮的口感美味,但易腐爛變壞並招蠅蟲,有些商家會用甲醛浸泡以保持新鮮,顏色鮮亮。所以這類菜最好買干製品。



        來源:生命時報

2013年11月27日星期三

專家警惕:火腿和酸奶一起吃會得胃癌

专家警惕:火腿和酸奶一起吃会得胃癌?

火腿和酸奶一起吃會不會出現胃癌?最近網上流傳一個說法:火腿與酸奶同食可致胃癌,其原因是說由於火腿及醃製品中含有硝酸鹽,在乳酸菌的作用下可還原成亞硝酸鹽,在唾液中硫氰酸根催化下,產生致癌物,可能引起胃腸、肝等消化器官癌變。因此,吃含有硝酸鹽的食物前後1小時不宜飲乳酸飲料。那麼,這說法到底是否科學呢?

科學錯誤1:火腿及醃製品制作時所添加的通常是亞硝酸鈉,即便加的是硝酸鈉,也要自然降解成亞硝酸才起作用。大部分亞硝酸再繼續分解產生一氧化氮(NO),它非常容易和肉類中的紅色素,也就是血紅素,發生牢固結合,讓紅色的血紅素變成“氧化氮血紅素”。氧化氮血紅素不怕熱,即便加熱,也保持美麗的粉紅色。而沒有處理過的血紅素則不然,一加熱就變成褐色。這就是加亞硝酸鹽髮色的科學基礎了。——所以,烹熟之後還由內到外保持粉紅色,說明肉類經過亞硝酸鹽處理了。

醃肉料中的亞硝酸鈉大部分分解變成一氧化氮,鑽進血紅素當中之後,仍有少量亞硝酸存留在肉類中,但含量需要嚴格控制。按我國標準(GB2760-2011),肉製品中的亞硝酸鹽許可殘留量在30-70毫克/公斤之間(西式火腿類不能超過70mg/kg,肉罐頭50mg/kg,其他肉製品不能超過30mg/kg)。

因此,制作火腿、香腸等肉類醃製品的時候,根本不需要“乳酸菌”幫忙來形成亞硝酸鹽。這是第一個錯誤。

科學錯誤2:乳酸菌沒有硝酸還原??,沒有這個酶就無法把硝酸鹽轉化成亞硝酸鹽。比如說,純接種乳酸菌發酵而成的泡菜,就不會有亞硝酸鹽超標的問題。污染雜菌才是泡菜中產生過多亞硝酸鹽的原因。
所以,讓乳酸菌跑到肉類當中幫忙把硝酸鹽變成亞硝酸鹽,實在是乳酸菌們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除非污染很多雜菌。這是第二個嚴重錯誤。




來源﹕紅網

2013年11月5日星期二

秋冬吃火鍋注意事項:不能冷熱混吃求“中和”

秋冬吃火锅注意事项:不能冷热混吃求“中和”
吃火鍋一定要注意健康的吃法,如果不注意,讓人開心的火鍋大餐也會危害大家的身體,那吃火鍋有些什麼要注意的呢?下面趕緊和小編一起來看一下吧。
1、多些蔬菜
火鍋佐料不僅有肉、魚及動物內臟等食物,還必須放入較多的蔬菜。蔬菜含大量維生素及葉綠素,其性多偏寒涼,不僅能消除油膩,補充人體維生素的不足,還有清涼、解毒、去火的作用,但放入的蔬菜不要久煮,才有消火作用。
2、多吃點白蓮
白蓮不僅富含多種營養素,也是人體調補的良藥。火鍋內適當加入白蓮,這種葷素結合有助於均衡營養,有益健康,加入的白蓮最好不要抽棄蓮子心,因為蓮子心有清心瀉火的作用。
3、注意放些豆腐
豆腐是含有石膏的一種豆製品,在火鍋內適當放入豆腐,不僅能補充多種微量元素的攝入,而且還可發揮石膏的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的作用。
4、調味料清淡
調味料如沙茶醬、辣椒醬,對於腸胃刺激大,使用醬油、麻油等較清淡的佐料可避免對腸胃的刺激,減小“熱氣”。
5、放點生薑
生薑能調味、抗寒,火鍋內可放點不去皮的生薑,因薑皮辛涼,有散火除熱的作用。
6、貝類應選擇鮮活的產品

 

在家吃火鍋時要洗擦乾淨貝類的外殼,浸養在清水中至少半天以上,待其自行清濾出體內的污物後才能食用。死的貝類含大量致病微生物,不能食用。
7、食用火鍋時食品還不宜滾燙
因為口腔、食道和胃黏膜通常只能耐受50℃—60℃的溫度,太燙的食物會損傷黏膜,致使急性食道炎和急性胃炎。從鍋中取出滾燙的涮食時,最好先放在小碟中晾涼。
8、糾正半生不熟最鮮美想法
為追求鮮脆嫩滑的口感,食物在火鍋裡燙一下就吃。這樣的吃法除了造成消化不良外,潛藏於食物中的細菌、寄生蟲卵會隨食物吞入胃腸從而導致疾病的發生。據研究,三種嚴重的寄生蟲病———旋毛蟲、絛蟲和囊蟲都可能通過火鍋傳播。不潔的豬肉片和牛肉片裡很可能含有這三類寄生蟲。目前,雖不能肯定羊肉裡是否含有旋毛蟲、絛蟲和囊蟲,但曾有報導有人因吃涮羊肉而得了旋毛蟲病的事件。如果得了寄生蟲病,就會渾身乏力,肌肉酸痛,身體浮腫,有時候腳踏地面都會有刺痛的感覺。糾錯:吃火鍋的時候一定要將肉切薄、多燙,涮豬肉片、牛肉片時,一定要涮熟再吃。同時,還要看肉片上有無白色、米粒狀物質,如有,則可能是囊蟲卵。

 秋冬吃火鍋注意事項:不能冷熱混吃求鈥溨泻外


9、絕不能冷、熱混吃求“中和”

一口麻辣燙一口冰凍啤酒,這是許多人喜歡的火鍋吃法,美其名曰“中和”。忽冷忽熱,對胃黏膜極為不利,極易造成胃腸疾病。吃火鍋時應盡量避免喝冷飲。
10、火鍋湯不要喝
火鍋的湯大多采用豬、羊、牛油等高脂肪物質為底料,又多以辣椒、胡椒和花椒等為佐料,吃多了易導致高血脂、膽石症、十二指腸潰瘍、口腔潰瘍、牙齦炎、痔瘡等疾病。另外,火鍋湯久沸不止、久涮不換,其中的成分會發生一些化學反應,產生有害物質。如:肉類、海鮮中所含卟啉物質多溶於湯中,湯中的高濃度卟啉,經肝臟代謝,會產生大量的硝酸,引起痛風,出現關節痛症狀,嚴重時會損傷腎功能。對於一次吃不完剩下的涮料和底湯,應倒掉。如果是放在銅火鍋中過夜,更不要吃,不但有害健康,還可能引起銅氧化物急性中毒。
 


來源﹕醫生在線

2013年10月31日星期四

飲食警惕:既致命又毀容的八種相剋食物


1、豆奶和雞蛋:蛋白質進入胃腸,經胃蛋白酶和胰腺分泌的胰蛋白酶分解為氨基酸,而後由小腸吸收。豆奶中有一種胰蛋白酶抑制物質,能破壞胰蛋白酶的活性,影響蛋白質的消化和吸收。雞蛋中含有一種黏液性蛋白,能與胰蛋白酶結合,使胰蛋白酶失去作用,從而阻礙蛋白質的分解。
饮食警惕:既致命又毁容的八种相克食物


2、豆腐和小蔥、菠菜:小蔥不要拌豆腐,菠菜不要與豆腐一塊煮湯,因為小蔥和菠菜中的草酸易與豆腐中的鈣結合成難以溶解的草酸鈣,影響人體對鈣的吸收,長期食用易導致結石。


3、豆腐和蜂蜜:豆腐味甘、咸、性寒、有小毒,能清熱散血,下大腸濁氣。蜂蜜甘涼滑利,且含多種酶類;豆腐中又含有多種礦物質,植物蛋白及有機酸,二者混食易產生不利於人體的生化反應。所以吃了豆腐後,不能食用蜂蜜,更不宜同時食用。


4、大棗和蔥:大棗最突出的特點是維生素含量高,能補脾和胃,益氣生津,滋心潤肺,養血安神,悅顏色,通九竅,助十二經,和百藥。大蔥具刺激性氣味的揮髮油和辣素,能去除腥羶等油膩厚味菜餚中的異味,產生特殊香氣,可以刺激消化液的分泌,增進食慾。大棗補脾和胃,大蔥可刺激消化液的分泌,但是兩者結合起來就是導致脾胃不和哦!



5、哈密瓜和香蕉:各位喜歡做水果沙拉的MM們注意啦,哈密瓜和香蕉不可以放在一起哦,因為哈密瓜含糖量在15%左右,鉀離子含量相當高。香蕉含鉀也很豐富,據檢測,每100克香蕉含鉀283~472毫克。因此,腎衰者尿少時不宜同食含鉀量都高的香蕉和哈密瓜,避免雪上加霜。


6、蝦和VC食物:河蝦與番茄如同檸檬蝦一樣,因為番茄同樣也飽含維生素c,同蝦中的鉀砷會產生化學反應轉變為有毒的三鉀砷,能麻痺毛細血管,抑制巰基梅的活性,並使肝臟脂變肝小葉中心壞死,心、肝、腎、腸充血,上皮細胞壞死,毛細血管擴張。但是吃很少一點並不會有很強烈的中毒跡象,就看個人的選擇了。


7、橘子和檸檬:橘子和檸檬雖有健脾消食的作用,但胃潰瘍和胃酸過多者不宜同時食用。橘子與檸檬果酸要高於一般水果,大量食用會促進胃酸的分泌,使潰瘍加重。尤其是檸檬,酸性較強,PH達2.8以下,尤其不要空腹食用,否則極易傷胃,導致胃黏膜受損。嚴重者甚至會發生潰瘍性胃穿孔。


8、香蕉和馬鈴薯:愛美的MM請注意了,香蕉和馬鈴薯同食會導致面部生斑哦!馬鈴薯含蛋白質、糖、脂肪、胡蘿蔔素,維生素B1、B2、C,無機鹽(以鉀鹽為多)、少量龍葵鹼。香蕉含果糖、葡萄糖、蛋白質、脂肪、胡蘿蔔素、維生素B1、B2、C、E,菸酸、果膠、鈣、磷、鐵、5-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二羥基苯乙胺等成分馬鈴薯和香蕉同食時,兩者會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毒素,導致面部生斑。不過,食用相差15分鐘以上就可避免臉上長斑。

來源﹕人民網

2013年10月21日星期一

吃肉有危險 小心吃到“屍毒”




當您在吃牛排的時候,您知道藍眼睛、高鼻子的歐美人已經喜歡吃中國的豆腐了?
當您早餐吃麵包、牛奶、火腿、煎蛋,或油條、肉餅​​、煎包、拉麵,午餐吃快餐外賣、比薩餅、意大利面或涮羊肉、烤鴨,晚餐吃漢堡、炸雞、牛排、豬排、
龍蝦、海鮮、甜點時,您知道藍眼睛、高鼻子的歐美人卻以糙米飯、全麥麵、大豆食品和蔬果為主食的原因嗎?
那麼,食肉對人體的健康有哪些危害?
  一、中毒
由於動物被殺時的極度恐懼和巨大痛苦,使體內的生化作用產生了極大的變異,致使毒素遍布全身,屍體完全被毒化。根據大英百科全書的記載,動物身體中的毒素,包括尿酸與多種毒性分泌物、激素、排泄物及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遍布在血液與身體組織之內,因而提出中肯的見解:“
若是與肉類中所含的56%不淨的水分相比較,從堅果、豆類、穀類中所得到的蛋白質,顯然要純潔多了。”
正如我們的身體在恐懼、憤怒或緊張時會得病一樣,動物在極度危險的情況下,體內會產生極大的生化異變。當它們面臨屠宰,為了活命而極度掙扎時,體內的多種荷爾蒙尤其是腎上腺素會異常分泌,死後,大量的荷爾蒙便留在了肉中,隨後毒化食用者的身體組織。
美國營養機構早已指出:動物死屍是種富含大量毒素的物質。
  二、致癌物
最近一個以5萬名素食者為對象的研究報告在癌症研究領域引起巨大震動,這個報告指出:這群素食者罹患癌症的比例之低,相當令人驚訝,與同樣年齡及性別的人比較,各類癌症在這群人身上發生的比例顯著地減少了。
報告最後稱:“他們顯然可以活得更長。”下面略述幾個簡單而易理解的原因:
  1.苯基嘌呤
你知道2磅的炸牛排(1磅=0.45千克)所含的致癌物質:苯基嘌呤,和600支香煙所含的一樣多嗎?
實驗證明:老鼠若餵以苯基嘌呤,就會得胃癌及白血病(血癌)!
  2.甲基膽菲
肉類脂肪在高溫時會形成“甲基膽菲”,而烹調肉類一般都需加熱至高溫(植物油即使加熱過度也不會形成這種物質)。
將這種物質供給小動物就會使其罹患癌症,即使少量的甲基膽菲也會促使動物對其它致癌物質敏感、增加患癌的機率。
  

3.化學添加物
這是大家普遍共知的,動物的肉難以長時存放,很快就會自然腐變成病態的青灰色。肉商為了不使它們難看,於是就在肉裡加入硝酸鹽、亞硝酸鹽或其它防腐劑,這些東西使肉類呈現出鮮紅色。近年來不斷有研究指出:這些東西多是致癌物質。
在田納西州國立歐克瑞則實驗室,專門研究癌症的威廉李金斯克博士說:含硝酸鹽的東西,連餵貓我都不用。
  4.肉食致癌
英美兩國的科學家曾以肉食者與素食者腸內的微生物做比較研究,發現明顯的不同。肉食者腸內所含的微生物與消化液發生作用時,產生的化學物質被認為會導致癌症。這也說明了為什麼腸癌在以肉食為主的地區,如北美、西歐等地非常普遍,而在以蔬糧為主的印度則很少發生。
蘇格蘭人比英國人多吃20%的肉,得腸癌的比例名列世界前茅

來源﹕新華網

2013年10月18日星期五

七種有毒蔬菜損傷肝功能

臨床上,肝功能包括兩層含義,一是指肝臟本身的生理功能,即解毒功能、代謝功能、分泌膽汁、免疫防禦功能等;另一方面是指醫院檢驗科裏的醫學檢驗項目,包括膽紅素、白蛋白、球蛋白、轉氨酶、r-谷氨酰轉肽酶等檢查項目。臨床上肝功能會受到飲食等很多不利因素的影響,進而會影響到肝臟的功能,那麼影響肝功能健康的飲食有哪些呢?
絕對不能吃的7種有毒蔬菜
多吃蔬菜對身體好處多多,然而吃“錯”了菜對身體的損傷也是非常可怕的。如下七種蔬菜就含有劇毒,千萬別吃!


1、無根豆芽
有的豆芽(特別是黃豆芽)在生產時施用了除草劑,使生長出來的豆芽粗壯而無根。除草劑中含有致癌等物質,而無根豆芽中就吸收了這種毒物。
因此,這種無根豆芽不宜食用。
2、久存的老南瓜
含糖量高,並且由於儲存時間過久,易使瓜肉發生無氧醇解,並使瓜質改變,食用不利於健康。
3、腐爛的生
腐爛的生薑會產生一種很強的毒素——黃樟素,人吃了能引起肝細胞中毒,損害肝臟功能。
因此,選購生薑時,要選新鮮、外形完整、無霉變和無腐爛變質的大塊鮮姜。
 
当心七种有毒蔬菜!无根豆芽或能致癌

4、秋扁豆和豆莢
這些食物含有一種凝血物質——聚集素,能使血液凝固,是一種毒蛋白。其豆莢則含有一種溶血素。這些有毒成分在秋季成熟的"老扁豆"中含量特別高,人若食後往往會中毒,發生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等症狀。但這些毒素經高溫處理後即可破壞。
因此,對這種蔬菜應高溫燒炒,徹底熟透才可食用。
5、新鮮木耳
新鮮木耳中含有一種叫做卟啉類的對光線敏感的物質。人食用後,皮膚經光線的照射可以引起皮炎,出現瘙癢、水腫、疼痛,個別人還會因咽喉水腫而發生呼吸困難。
因此,只有選購幹木耳,水發後再食用才安全。

 
6、新鮮黃花菜
它含有一種秋水仙鹼的劇毒物質,若食用,將發生中毒。中毒症狀為噁心、腹瀉、頭痛、口渴,重者甚至出現昏迷。
因此,新鮮的黃花菜一定要經過蒸煮、曬乾後方可食用。
7、未成熟的番茄
它含有一種叫做龍葵的有毒物質,食用後可出現噁心、嘔吐、頭暈、流涎等中毒現象。
如果生吃,危害更大。

2013年10月11日星期五

警惕:最易得癌症的五種食物組合

時下,人們都很講究吃,但殊不知有的食物搭配不當,可能導致疾病,甚至癌症。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究竟哪些常見的日常食物搭配有所隱患呢?


【火腿與乳酸飲料易致癌】常常吃三明治搭配優酪乳當早餐的人要小心,三明治中的火腿、培根等和乳酸飲料(含有機酸) 一起食用,容易致癌。因為,為了保存香腸、火腿、培根、臘肉等加工肉製品,食品製造商會添加硝酸鹽來防止食物腐敗及肉毒桿菌生長。當硝酸鹽碰上有機酸(乳酸、檸檬酸、酒石酸、蘋果酸等)時,會轉變為一種致癌物質———亞硝胺。因此,不要常常食用這類加工肉品,以免增加致癌風險。


【牛奶與巧克力易發生腹瀉】牛奶含豐富的蛋白質和鈣,巧克力則含草酸,若二者混在一起吃,牛奶中的鈣會與巧克力中的草酸結合成一種不溶于水的草酸鈣,食用後不但不吸收,還會發生腹瀉、頭髮乾枯等症狀,影響生長髮育。


【海鮮與啤酒易誘發痛風】海鮮是一種含有嘌呤和苷酸兩種成分的食物,而啤酒中則富含分解這兩種成分的重要催化劑———維生素B1。如果吃海鮮時飲啤酒,會促使有害物質在體內的結合,增加人體血液中的尿酸含量,從而形成難排的尿路結石。如果自身代謝有問題,吃海鮮的時候喝啤酒容易導致血尿酸水準急劇升高,誘發痛風,以至於出現痛風性腎病、痛風性關節炎等。


【水果與海鮮不容易消化】吃海鮮的同時,若再吃葡萄、山楂、石榴、柿子等水果,就會出現嘔吐、腹脹、腹痛、腹瀉等。因為這些水果中含有鞣酸,遇到水產品中的蛋白質,會沉澱凝固,形成不容易消化的物質。人們吃海鮮後,應間隔4小時以上再吃這類水果。


【蘿蔔與橘子易誘發甲狀腺腫大】蘿蔔會產生一種抗甲狀腺的物質硫氰酸,如果同時食用大量的橘子、蘋果、葡萄等水果,水果中的類黃酮物質在腸道經細菌分解後就會轉化為抑制甲狀腺作用的硫氰酸,進而誘發甲狀腺腫大。

2013年10月6日星期日

禁忌:三種晚餐天天吃等同於“自殺”

 
一、禁晚餐吃太多:晚餐早吃少患結石

晚餐早吃是醫學專家向人們推薦的保健良策。有關研究表明,晚餐早吃可大大降低尿路結石病的發病率。
人的排鈣高峰期常在進餐4—5小時,若晚餐過晚,當排鈣高峰期到來時,人已上床入睡,尿液便潴留在輸尿管、膀胱、尿道等尿路中,不能及時排出體外,致使尿中鈣不斷增加,容易沉積下來形成小晶體,久而久之,逐漸擴大形成結石。所以,傍晚6點左右進晚餐較合適。

二、禁晚餐吃太葷:晚餐吃素防癌
晚餐一定要偏素,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為主,而蛋白質、脂肪類吃得越少越好。若脂肪吃得太多,可使血脂升高。研究資料表明,晚餐經常吃葷食的人比吃素者的血脂要高2—3倍。碳水化合物可在人體內生成更多的血清素,發揮鎮靜安神作用,對失眠者尤為有益。
但在現實生活中,由於大多數家庭晚餐準備時間充裕,吃得豐富,這樣對健康不利。據科學研究報告,晚餐時吃大量的肉、蛋、奶等高蛋白食品,會使尿中的鈣量增加,一方面降低了體內的鈣貯存,誘發兒童佝僂病、青少年近視和中它年骨質疏鬆症;另一方面尿中鈣濃度高,罹患尿路結石病的可能性就會大大提高。另外,攝入蛋白質過多,人體吸收不了就會滯留于腸道中,會變質,產生氨、硫化氫等毒質,刺激腸壁誘發癌症。

三、禁晚餐吃太飽:晚餐吃少睡眠好
與早餐、中餐相比,晚餐宜少吃晚間無其他活動,或進食時間較晚,如果晚餐吃得過多,可引起膽固醇升高,刺激肝臟製造更多的低密度與極低密度脂蛋白,誘發動脈硬化;長期晚餐過飽,反覆刺激胰島素大量分泌,往往造成胰島素β細胞提前衰竭,從而埋下糖尿病的禍根。
此外,晚餐過飽可使胃鼓脹,對周圍器官造成壓迫,胃、腸、肝、膽、胰等器官在餐的緊張工作會傳送資訊給大腦,引起大腦活躍,並擴散到大腦皮層其他部位,誘發失眠

來源:鳳凰網健康

2013年10月5日星期六

食用麥當勞薯條要小心



 韓國將從今年12月起加強對反式脂肪使用的管理,要求所有食品包裝必須標明反式脂肪含量。《生命時報》記者在對北京多家麥當勞餐廳進行調查後發現,麥當勞餐廳在出售炸薯條時並沒有向消費者提示反式脂肪的含量,只是在其裝炸薯條的紙袋上印有“脂肪含量19%”字樣。
  相關閱讀:經期飲食宜忌有哪些? 全球公認的最佳健康食品榜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主任何計國副教授告訴記者,反式脂肪是食用油經過氫化技術處理後産生的一種副産品。與一般植物油相比,經過氫化處理的食用油具有耐高溫、不易變質等優點,廣泛應用于面包、餅幹、薯片、炸薯條和沙拉醬等食品中。
  近年來歐美一些研究顯示,經常食用反式脂肪含量高的食品,容易引起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含量增多,進而增加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風險。育齡婦女過多食用反式脂肪含量高的食品,還會面臨不孕的風險。
  據何主任介紹,一些國家已開始立法限制食物的反式脂肪含量,但目前國內還沒有反式脂肪的相關限量標准。美國心髒協會建議含有反式脂肪的食物攝入量應爲零,尤其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和肥胖者、老人等心血管疾病高發人群。推薦每周至少吃兩次富含單不飽和脂肪酸的魚,預防心髒病。


來源﹕健康網

凍豆腐可對抗血脂異常

1健康食療 好文轉寄


    凍豆腐中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具有降低人體內總膽固醇水平的作用。此外,不飽和脂肪酸中含有的卵磷脂在人體內可形成膽鹼,而膽鹼具​​有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
    凍豆腐中含有大量的酸性物質,這些酸性物質能夠加快人體代謝脂肪的速度。
    凍豆腐中含有豐富的植物蛋白,這些植物蛋白不但能夠滿足人體對蛋白質的需求,還不會造成脂肪在人體內的沉積。
    凍豆腐中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這些膳食纖維可以促進胃腸蠕動,具有促進脂肪排泄的作用;同時,凍豆腐中有很多空隙,這些空隙可以吸附油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去脂排油的作用。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人們在烹飪豆腐時,不要將凍豆腐與肉類同煮,否則凍豆腐中的空隙就會吸入大量的油脂。另外,由於凍豆腐等豆製品的嘌呤成分含量較高,痛風和血尿酸濃度增高的患者不宜食用。


    來源﹕健康頻道

    2013年9月29日星期日

    吃石榴前別吃土豆

    立秋已經過去,秋天就這麼無聲無息地靠近了我們。秋天是收穫的季節,大批平時很少吃到的水果正當季,等著食客一飽口福。但是,在水果瘋狂上市的時候,我們也要吃得巧吃得妙,要是“禍從口入”就不划算了。 

     柿子:飯後吃為宜

    柿子甜膩可口,營養豐富,所含維生素與糖分比一般水果高1~2倍左右。而且中醫認為,柿子具有潤肺化痰、清熱生津、澀腸止痢、健脾益胃等多種功效,適當食用對人體健康是很有益的。柿子中含有較多鞣質、果膠,在空腹時會在胃酸的作用下形成難溶性的硬塊,即胃柿石。因此盡量在飯後1小時左右食用柿子。
      番荔枝:不要與螃蟹同吃
    番荔枝是熱帶水果,表皮佈滿疙瘩,果實為聚生果,由數十個小瓣組成,每個瓣裡含有一顆烏黑晶亮的小核。番荔枝營養極為豐富,能養顏美容、補充體力、清潔血液、健強骨骼、預防壞血病、增強免疫力、抗癌,自古為上等滋補品。但是也由於它性甘而澀,並且含有鞣質,因此不要與乳製品或高蛋白的食品一起食用,以免生成不易消化的物質。
      


    石榴:吃前別吃土豆
    石榴與其他水果不同,外種皮肉​​質半透明,內種皮革質。石榴也是一種營養十分豐富的水果,其維生素C含量比蘋果、梨要高出1~2倍。此外,石榴還能消除女性更年期的障礙。但是,石榴不可與西紅柿、螃蟹、西瓜、土豆同食,如果與土豆同時服用,可用韭菜泡水喝下去解毒。


    來源﹕健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