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發現,50%以上的嗓音疾病與咽喉反流有關,比如慢性咽炎、慢性喉炎、哮喘、兒童聲門下狹窄、鼻竇炎、慢性咳嗽等等。如果咳嗽反復發作,在呼吸內科久治不愈,可以到耳鼻喉科就診,查查是否與咽喉反流性疾病有關。
據媒體報導,李女士最近被咳嗽“纏上”了,白天偶爾咳幾下,可一到晚上睡覺時,就會出現陣發性咽喉發癢及刺激性咳嗽,而且咳嗽劇烈,嚴重影響睡眠。她跑了幾次呼吸內科,查胸片、肺部CT都沒有問題,在醫生的推薦下到耳鼻喉科就診,經檢查李女士被診斷為咽喉反流性疾病,通過3個多月的治療,咳嗽基本消失。
何謂咽喉反流?
咽喉反流性疾病(LPRD)是指胃內容物反流至食管上括約肌以上部位,引起一系列症狀和體徵的總稱。臨床表現為聲嘶、咽喉疼痛、咽喉有異物感、持續清嗓、慢性咳嗽、呼吸困難、喉痙攣等症狀,以及聲帶後聯合區域黏膜增生、肥厚,聲帶瀰漫性充血水腫,嚴重時出現肉芽腫、喉室消失、聲門下狹窄等喉部體徵。
研究發現,50%以上的嗓音疾病與咽喉反流有關,比如慢性咽炎、慢性喉炎、喉接觸性肉芽腫、陣發性喉痙攣、聲帶白斑、聲門型喉癌、哮喘、兒童聲門下狹窄、兒童分泌性中耳炎、鼻竇炎、慢性咳嗽。
美國氣管食管學會一項國際性調查發現,98.3%的持續性清嗓、96.6%的慢性咳嗽、95.7%的燒心和(或)消化不良、94.9%的咽部異物感、94.9%的聲音嘶啞與咽喉反流有關。
檢查診斷:病史+喉鏡搭配24小時雙探針pH監測
診斷咽喉反流性疾病關鍵是病史和喉鏡檢查(纖維或電子)。另外,24小時雙探針pH監測也十分重要,是診斷咽喉反流的金標準。一般認為,24小時咽喉反流事件大於3次,就判斷為異常。而咽喉反流事件的判斷要滿足以下幾點:
1.咽喉pH小於4
2.食管pH降低,隨後發生的喉咽pH降低
3.排除進食或吞嚥時的pH降低
4.pH下降快速
此外,痰液胃蛋白酶檢測敏感、無創,也有一定的輔助診斷作用。
來源﹕39健康網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