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6日星期六

走路越慢壽命可能越短?



近日,一則提示型新鮮事活躍於微博及各大論壇,稱每個人的走路姿勢、步幅大小都蘊藏著巨大的秘密。事實果真如此嗎?
  近日,微博及各大論壇上的一則健康小貼士引起了網友關注。健康貼士提醒大家稱,每個人的走路姿勢、步幅大小都蘊藏著健康秘密。“美國匹茲堡大學的研究者綜合多項研究做出總結:走路速度快慢可預測壽命長短,在75歲以上人群中相對更準確。普通人速度是每秒鍾0.9米,走路速度低於每秒鍾0.6米的人死亡的可能性會增加,而走路速度超過每秒鍾1米的人壽命較長。”
  蘇州市中醫院骨傷科副主任醫師孟祥奇博士昨日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研究所提及的各種走路姿態與其預警的相關疾病,並非一對一的因果關係。“呈現內八字、羅圈腿等走姿的原因有多種,不能簡單地將風濕性關節炎、骨關節炎與之進行對號入座。市民如果出現內八字、羅圈腿等非正常的步態,應在醫生及醫術的指導下進行合理、適度的運動和功能鍛煉。”
  走路姿勢與健康的聯係
 

 除了走路快慢與壽命息息相關外,這項研究同時顯示:
  人走路時如果手臂不搖擺,則可能預警著後背的移動性受到了限製,易引起後背疼痛和受傷;
  如果步幅過小,則意味著可能是膝蓋骨的移動能力或臀部的伸展能力受限,這種功能退化可通過按摩推拿來解決;
  內八字步態可能與風濕性關節炎有關;
  羅圈腿可能與骨關節炎有關,因為這種炎症會造成內八字的步態,有85%的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會表現出這種特征;
  雙腳踮著腳尖走路,與肌肉緊張或脊柱、大腦受到損傷有關;
  跳躍著走路與女性長期穿高跟鞋造成小腿肌肉過於緊繃,腳後跟一著地麵就會迅速抬起有關,因此應盡量少穿高跟鞋;腳掌先拍打地麵可能是中風發作或椎間盤突出的預警信號。

來源﹕華聲在線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