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暈、警覺度降低、嗜睡等是安眠藥常見的副作用。1月10日,美國“健康日”網站發表文章指出,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明確建議,女性服唑吡坦類安眠藥(如思諾思)時,用量需減半。
唑吡坦類是常用的短效安眠藥,其普通劑型和緩釋片的推薦量均為每日1片。根據最新的駕駛模擬研究,受試者在當晚臨睡前服用1片該類藥後,第二天早晨體內的藥物濃度仍很高,會影響駕駛安全。女性對該藥的代謝比男性慢,FDA因此建議,女性的推薦劑量應減半。同時,FDA藥品評價和研究中心主任埃利斯·昂格爾教授建議,醫生在給男性用此藥時,也應結合病情減少用量。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神經內科副教授俞敏萱告訴記者,一般來講,安眠藥的說明書上會註明在服用12小時內不宜進行駕車等機械操作。她還介紹,“由於生理條件和社會角色不同,在臨床的失眠患者中,女性要比男性多出一倍。”
短效安眠藥通常在服用後15—30分鐘就會起效。在臨床應用時發現,如果在服藥後半小時到1小時被喚醒,患者會出現逆行性遺忘的症狀,即不記得短時間內發生的事情;還可能出現突然唱歌、翻包等異常行為。因此,在服短效安眠藥前,應洗漱完畢,服藥後不要再看電視、做家務,應躺在床上,看書或者聽些舒緩的音樂,準備入睡。
來源:生命時報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