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4日星期六

「調情」療法巧治病


人的情緒、情感的變化,有利有弊。生活中,誰都難免產生這樣或那樣的不良情緒,但是我們應當善於控制和調節它,能夠及時地加以消釋和排除,從而使我們免受或少受不良情緒的刺激和危害。
  以情制情是根據情志及五臟間存在的陰陽五行生剋原理,用互相制約、互相剋制的情志,來轉移和干擾原來對機體有害的情志,藉以達到協調情志的目的。此謂祖國醫學獨特的心理治療與康復方法。這一心理治療的原則到金元時代,以著名醫學家張子和的《儒門事親》為代表,達到了充分發展和廣泛應用的水平。張子和指出:「悲可以制怒,以愴惻苦楚之言感之;喜可以治悲,以謔浪戲狎之言娛之;恐可以治喜,以恐懼死亡之言怖之;怒可以制思,以污辱欺罔之事觸之;思可以治恐,以慮彼志此之言奇之。凡此五者,必詭詐譎怪,無所不至,然後可以動人耳目,易人聽視。」
  在使用以情制情法時,要在患者有所預感時,再進行正式的情志治療,不要在病人毫無思想准備之時,突然地進行,並且還要掌握病人對情志刺激的敏感程度,以便選擇適當方法,避免太過或不及。 
  喜傷心者,以恐勝之   思傷脾者,以怒勝之  
悲傷肺者,以喜勝之   恐傷腎者,以思勝之   怒傷肝者,以悲勝之 
喜傷心者,以恐勝之
 以恐勝之,又叫驚恐療法,適用於神情興奮、狂躁的病症。《洄溪醫書》里亦記載一例喜病恐勝之例:某人新考上狀元,告假返鄉,途中突然病倒,請來一位醫生診視。醫生看後說:「你的病治不好了,七天內就要死,快趕路吧,抓緊點可以回到家中。」新狀元垂頭喪氣,日夜兼程趕回家中,七天後安然無恙。其僕人進來說:「那位醫生有一封信,要我到家後交給您。」只見信中講到:「公自及第後,大喜傷心,非葯力所能愈,故仆以死恐之,所以治病也,今無妨矣。」
  以上一例,說明喜傷心者,可以恐解之。原因何在呢?《吳醫匯講》解釋說:「必有所樂謂之喜,何反謂喜傷心哉?凡人之氣,以平為期,不及者病,過者亦病。經曰:『心藏神,神有餘則笑不休』。試即以『不休』二字味之,乃樂之過而失其正也。當此樂以忘憂之際,有放心而不知求其心,所藏之神不亦因之而渙散乎?至於恐能勝喜,其義維何?蓋喜為心志,恐為腎志,水能制火,既濟之道也。抑更有顯而易見者,人當極喜之時,適有恐懼之事,猝然遇之,莫不反喜為憂者,惟喜之情緩於恐,而恐之情急於喜也。是以水火克制之理言之,或近傅會,而不知勝復之道本乎人情,實有深相印合者。」
 思傷脾者,以怒勝之
  以怒勝之,是利用發怒時肝氣升發的作用,來解除體內氣機之郁滯的一種療法,它適用於長期思慮不解、氣結成疾或情緒異常低沉的病症。《續名醫婁案》載:「一富家婦人,傷思慮過甚,二年余不寐。張子和看後曰:『兩手脈俱緩,此脾受之也,脾主思故也。』乃與其丈夫怒而激之也,多取其財,飲酒數日,不處一法而去,其人大怒,汗出,是夜困眠,如此者,八九日不寤,自是而食進,脈得其平。」此例說明了思之甚可以使人的行為和活動調節發生障礙,致正氣不行而氣結,或陰陽不調,陽亢不與陰交而不寐,當怒而激之之時,逆上之氣沖開了結聚之氣,興奮之陽因汗而泄,致陰陽平調而愈。
  《四川醫林人物載》里也記述了一例郁病怒激之病例:青龍橋有位姓王的儒生,得了一種怪病喜歡獨居暗室,不能接近燈光,偶爾出來則病情加重,遍尋名醫而屢治不驗。一天名醫李健昂經過此地,家人忙請他來診視。李氏診畢,並不處方,卻索取王生昔日之文,亂其句讀,高聲朗誦。王叱問「讀者誰人」,李則聲音更高。王氣憤至極,忘記了畏明的習慣,跑出來奪過文章,就燈而坐,並指責李氏:「你不解句讀,為何在此高聲嘶鬧?」儒生一怒之後,郁悶得泄,病也就好了。
憂傷肺者,以喜勝之
  以喜勝之,又稱笑療,對於由於神傷而表現得抑鬱、低沉的種種病症,皆可使用。在《醫苑典故趣拾》中有這樣一則笑話:清代有位巡按大人,抑鬱寡歡,成天愁眉苦臉。家人特請名醫診治,當名醫問完其病由後,按脈許久,竟診斷為「月經不調」。那位巡按大人聽罷,嗤之以鼻,大笑不止。連連說道:我堂堂男子焉能「月經不調」,真是荒唐到了極點。從此,每回憶及此事,就大笑一番,樂而不止。這是名醫故意以常識性的錯誤所引起的發笑。
  金元名醫朱丹溪曾遇到一青年秀才,婚後不久突然亡妻,故終日哭泣悲傷,終成疾病。求盡名醫,用盡名葯,久治無效。朱丹溪為其診脈後說:「你有喜脈,看樣子恐怕已有數月了。」秀才捧腹大笑,並說:「什麼名醫,男女都不分,庸醫也!」此後,每想起此事,就會自然發笑,亦常將此事作為奇談笑料告訴別人,與眾人同樂。 移月轉,秀才食慾增加,心情開朗,病態消除。這時,才告訴他這是以喜樂制勝悲憂的治法。
 恐傷腎者,以思勝之
  以思勝之,主要是通過「思則氣結」,以收斂渙散的神氣,使病人主動地排解某些不良情緒,以達到康復之目的。《晉書•樂廣傳》記載:「嘗有親客,久闊不復來,廣(樂廣)問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賜酒。方欲酒,見杯中有蛇,意甚惡之,既飲而疾。於時河南聽事壁上有角弓、漆畫作蛇,廣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復置酒於前處,謂客曰:酒中復有所見不?答曰:所見如初。廣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沉痾頓愈。」「杯弓蛇影」這一成語所講的歷史事實,說明由恐懼引起的疾病,可以用「深思」的方法來解除其恐懼緊張的心理狀態,從而使疾病消除,恢復健康。
 怒傷肝者,以悲勝之
  以悲勝之,是根據《黃帝內經》「悲則氣消」和「悲勝喜」的作用,促使病人發生悲哀,達到康復身心目的的一類療法,對於消散內郁的結氣和抑制興奮的情緒有較好作用,最適於病人自覺以痛苦為快的病症。《儒門事親》中載:張子和治婦人病,問病人曰:「心欲常痛哭為快否?」婦曰:「欲如此,余亦不知所謂。」張又曰:「少陽相火,凌的肺金,金受屈制,無所投告,肺主悲,但欲痛哭為快也。」於是,張子和鼓勵病人盡量痛哭,其病得以康復。此病例為木火的傷肺金,肝肺氣郁,故以哭出為快。
  這里還要說明的是:在運用「以情勝情」療法治療情志因素所導致的病變時,要注意刺激的強度,即治療的情志刺激,要超過、壓倒致病的情志因素,或是採用突然的強大刺激,或是採用持續不斷強化刺激。總之,後者要超過前者,否則就達不到以情勝情的治療目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