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1日星期三

燙傷後不要立刻脫去衣褲


天氣逐漸變冷,吃火鍋、用熱水袋的朋友越來越多了。不小心被滾燙的水或油等燙傷了應該怎麼急救?針對患友們對於冬季燙傷及燒傷防治中存在的誤區,江蘇省人民醫院整形燙傷科史京萍副主任醫師提出三點意見。
“不小心被滾燙的水、油等燙傷時,許多人會立刻脫去被燙傷部位的衣服或褲襪。這種做法很危險。”史京萍說,正確做法是,立刻在創面潑大量冷水降溫後,小心脫除衣物,甚至可以用剪刀剪開,以免破壞燙傷的皮膚。
對黏著處的衣物切忌用力剝除,否則可令燙傷處皮膚撕脫。
“還有人認為,燒傷、燙傷後不能用冷水沖,否則會起水泡。”史京萍表示,燒傷後起不起水泡,其實與燒傷的原因和深度有關,與是否接觸冷水無關。正確的處理方法是,小面積燙傷或燒傷創面用流動的自來水沖洗30-60分鐘,可減少燙傷或燒傷部位殘餘的熱量繼續損傷皮膚組織,緩解疼痛,減少組織水腫和水泡形成。
另外,有些燒傷是由於化學物質引起的,及時有效的沖洗可以沖掉有毒的化學物質,使化學物質不至於被吸收中毒或侵入到深部組織繼續損害。

史京萍特別提醒,較嚴重的燒傷(2度燒傷)可能產生水泡,患友不要自行弄破水泡,以免造成感染。最好在消毒條件下用乾淨紗布輕輕包紮保護創面,待水泡下滲出的液體被逐漸吸收後,外皮脫落,會長出新的皮膚。 “如水泡已破裂,可用乾淨的紗布蓋住傷口,由醫生視病情需要,給予相應處理。”
專家指出,燒傷、燙傷後,很多人相信“民間土方”,在傷口上塗牙膏、醬油、酒精、紫藥水、紅汞、龍膽紫等,殊不知這些對傷口反而有害,往往加重創面感染。且在燒燙傷創面塗有顏色的藥物會影響醫生對燒傷深度的判斷,而對於燒傷深度的判斷是製訂治療計劃的重要依據。在現場的正確做法是,塗抹一些濕潤燒傷膏,可有效減少創面疼痛,也有一定保護創面的作用。

 
來源﹕39健康網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