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鹿的嫩角沒有長成硬骨時,帶茸毛,含血液,叫做鹿茸。是一種貴重的中藥,用作滋補強壯劑,對虛弱、神經衰弱等有療效。
吃鹿茸有哪些好處:
4、鹿茸的強壯作用:鹿茸精具有較強的抗疲勞作用,能增強耐寒能力,加速創傷癒合和刺激腎上腺皮質功能。故鹿茸是傳統的補益藥,用於強壯、補腎、益陽。
6、有性激素樣作用:動物試驗證實,用鹿茸酊作皮下注射,幾天後即見前列腺、精囊重量增加。鹿茸是滋補極品,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受補,對於健康人尤其是小孩子來說,鹿茸是不能隨便吃的。健康小孩吃了容易出現內熱,流鼻血,機體異常亢奮,甚至出現躁狂症。
8、治療創傷:鹿茸素有“強筋骨”功能,用於治療“惡創癰腫”。試驗證明,鹿茸對長期不愈和新生不良的潰瘍與創口有增強組織再生的能力,促進骨折的癒合。口服、外用鹿茸能使創傷,特別是化膿創傷迅速癒合。[3] 9、其他作用:鹿茸中有些有效成分能抑制MAO-B的活性,故有抗衰老作用;鹿茸具有抗氧化作用,增強胃腸蠕動和促進分泌功能;此外,鹿茸精還能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等。

吃鹿茸注意事項:
鹿茸的副作用
《名醫別錄》等許多古代藥物學專著,也都一致認為鹿茸為無毒性藥物。據報道,鹿茸口服後,一般無嚴重的副作用,偶爾有胃腸道障礙、皮膚潮紅、瘙癢感、月經週期延長、噁心等症狀,個別有一過性心動過速。有人用鹿茸作動物實驗,發現在致敏以後,再次靜脈注射,不引起過敏性休克。因此說,鹿茸是一味良好的強壯滋補藥。
雖然鹿茸不具毒性,但它是溫熱性藥物,所以不能妄施濫投,而必須因人、因證而施。我國近代著名醫學家曹炳章認為,鹿茸固然屬補精填髓的補益佳品,但是,"服食不善,往往易發生吐血、衄血、尿血、目赤、頭暈、中風昏厥等症。"這種說法,在於告誡進補者,應當辯證施補,合理用藥,才能收效。否則,發生上述病症,實屬難免。
哪些人不能吃鹿茸
1.內有實火者不宜服用。大凡出現高熱煩渴、目赤腫痛、痰黃、吐血、衄血、尿血、熱毒疔瘡癰疽、口苦、大便秘結、小便黃赤、脈象弦數洪大者,均為內有實火所致。苦以鹿茸進補,只能是抱薪救火,適得其反。
2.有高血壓、肝病者須慎服用。凡是高血壓、肝炎及肝功能不全等病症,屬於陰虛火旺或內有實火者,必須遵循醫囑,慎重服用,不可自行選用。
3.進補鹿茸及各種鹿茸製劑的禁忌。服用鹿茸時最好不要喝茶、吃蘿蔔,儘量不要服用含有萊菔子、谷芽、麥芽和山楂等中藥,因其會不同程度地削弱鹿茸的藥力。
4.外感疾病不宜服用。無論外感風寒,還是外感風熱,大凡邪在肌表,必有惡寒、惡風、發熱、頭痛、肢節疼痛等症狀,這時,切忌服用鹿茸。
5.腎有虛火者不宜服用。虛熱證:臨床有幹咳少痰、咯血、煩躁、唇赤舌絳、舌面光剝或乾裂、津少口渴、兩眼幹澀昏花、午後潮熱、兩顴發紅、盜汗,手足心熱、脈象細數等症,均為腎陰不足,虛火旺盛所致。若誤用鹿茸等溫補藥,顯然藥不對證,必然造成助火劫陰,傷津耗液。
6.進補鹿茸及各種鹿茸製劑的禁忌。服用鹿茸時最好不要喝茶、吃蘿蔔,儘量不要服用含有萊菔子、谷芽、麥芽和山楂等中藥,因其會不同程度地削弱鹿茸的藥力。
花鹿茸:鋸茸,二杠具一個側枝.呈圓柱狀分枝。枝頂鈍圓,主枝長14 -20釐米.直徑一般在3.3釐米,側枝長9一巧釐米,直徑較主枝稍細。外皮紅棕色或棕色,佈滿白色或灰白色細茸毛.上部毛密,下部毛疏,鋸口面白色,有蜂窩狀小孔,外田無從質。體輕.味鹹,氣腥。
三岔茸:具有兩個側枝的稱三岔茸.其形較二杠為細.略呈弓形而微扁,側枝較長.枝頂略尖.下部多有縱棱線及凸起的疙瘩。
砍茸:即帶腦骨之茸,亦分為二杠、三岔等規格,茸形與鋸茸相同。腦骨前端平齊.後端有一對弧形骨分裂兩旁,俗稱“虎牙”.外附腦皮,皮上密布毛,氣味與鋸茸相同。砍茸以粗大、挺圓、頂端豐滿、質嫩、無骨化,毛細.皮色棕紅.細潤光澤者為佳。
6.進補鹿茸及各種鹿茸製劑的禁忌。服用鹿茸時最好不要喝茶、吃蘿蔔,儘量不要服用含有萊菔子、谷芽、麥芽和山楂等中藥,因其會不同程度地削弱鹿茸的藥力。
鹿茸的鑒別方法
鹿茸的品名很多,品質的優劣相差也很大。一般是從色澤、質地、氣味等方面加以鑒別比較。花鹿茸:鋸茸,二杠具一個側枝.呈圓柱狀分枝。枝頂鈍圓,主枝長14 -20釐米.直徑一般在3.3釐米,側枝長9一巧釐米,直徑較主枝稍細。外皮紅棕色或棕色,佈滿白色或灰白色細茸毛.上部毛密,下部毛疏,鋸口面白色,有蜂窩狀小孔,外田無從質。體輕.味鹹,氣腥。
三岔茸:具有兩個側枝的稱三岔茸.其形較二杠為細.略呈弓形而微扁,側枝較長.枝頂略尖.下部多有縱棱線及凸起的疙瘩。
砍茸:即帶腦骨之茸,亦分為二杠、三岔等規格,茸形與鋸茸相同。腦骨前端平齊.後端有一對弧形骨分裂兩旁,俗稱“虎牙”.外附腦皮,皮上密布毛,氣味與鋸茸相同。砍茸以粗大、挺圓、頂端豐滿、質嫩、無骨化,毛細.皮色棕紅.細潤光澤者為佳。
馬鹿茸:鋸茸.形狀和花鹿茸相似.但體形一般較花鹿茸粗大.分枝亦較多。側枝I個(單門),2個(蓮花),3個(三岔),4個(四岔)或更多,其中以蓮花、三岔為主。東馬茸15 -33釐米.皮灰黑色.毛青灰色或灰黃色,鋸口面週邊有骨質.分岔愈多則愈老.毛粗而疏,下部並有縱棱,稍有腥味,味微鹹。
西馬茸:長可達90釐米,表面多有棱.多抽縮乾癟,側枝較長且彎曲,毛灰色或黑灰色且粗長.鋸面色較深,余同東馬茸。四川產的馬鹿茸分岔較多,一般為四岔、五岔或六岔.毛長而密。
來源:鳳凰健康綜合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