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科學家透過''大腦起博器''的電極,剌激厭食症患者腦部深層組織,初步能讓患者恢復食慾及增磅,但也有患者出現抽搐等症狀。當地克倫比爾神經科學中心研究人員表示﹕對腦部進行電極剌激,已應用在多種疾病包括腦退化症,及柏金遜症等。
尃家首次以此方法為6名,24至47歲的厭食症女病人進行研究。結果發現患者接受電極剌激後,情緒問題獲得舒緩,焦慮症狀大減,9個月後其中3人恢復胃口進食,體重也因而上升。惟植入電極儀器時,兩名病人分別出現抽搐及驚恐等問題,顯示此方法未必人人適用。尃家會繼續作出更多臨床研究,希望能證實電極剌激對厭食症的治療成效。
(摘自蘋果日報醫療新知)
厭食症是一種進食障礙的精神病,在明顯消瘦情況下還認為自己太肥,扭曲了一般人對身材體重的常識習慣。厭食症開始時患者都是心理因素,希望通過禁食和鍛鍊達至美觀,後來卻出現強烈害怕體重增加,拒絕為體重設立下限,對自己身材和體重的知覺障礙逐漸出現,甚至年輕女性竟也出現停經現象。
有些清除型患者,進食很少食物也強烈憂慮肥胖,用盡辦法如﹕扣喉(摧吐)、灌腸、服瀉藥來排除食物降低體重,厭食症多在青春期發生,成千上萬女孩為了身材苗條,並且認為最有效是通過節食達成心願,認為苗條身型可以取悅大多數人,所以她們就刻意降低體重,偏愛吃些低熱量低脂肪食物,但通常為此而導致營養不良,兼且節食會變成習慣,久而久之就患上神經性厭食症。當體重增加會被視為恥辱和無法接受,並強烈否定體重下降會帶來嚴重併發症。
神經性厭食症是死亡效率很高的一種精神病,死亡率高達20%,除了小部分患者死於自殺外,其他多死於嚴重營養不良,也有死於免疫功能降低受感染、或電解質不平衡,甚至死於導致器官衰竭等併發症。治療身體嚴重衰弱患者,首要目標是使其體重增加到安全範圍內,病人家屬有必要說服她,積極接受治療,否則身體在極端衰弱情況下,生命已危在旦夕!
經穴療法提升食慾也是其強項之一,並有效讓抑鬱患者鬆弛下來,但''心藥還須心藥醫''!治療這種病的前提是﹕必須更正患者的不正確觀念,讓她明白身體正處於危險的階段,需要她的全面配合,對付這特殊''病魔''最不能缺少耐心與時間。患者及家屬要有心理準備作漫長戰鬥,皆因這種病患牽涉到生理與心理兩大範圍,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成功。
神經性厭食症多數骨瘦如柴,普遍都有抑鬱症或精神錯亂。我曾治療過中年一位女子,她患有抑鬱症,血壓長期都是高壓低於90以下,身軀瘦弱不堪,有厭食徵狀、長期不見笑容。大熱天時仍穿著厚外套,必定開着暖毡為她治療,不能開冷氣,夏天為她治療特別辛苦,每次為她治療我必會大汗淋漓。從她初來時說話氣若遊絲,走路有如慢鏡頭,體魄如老人,完全缺乏食慾與飢餓感,她食飯只為延續生命,從不願承認有過厭食症,睡眠質量差,每晚半夜必定醒過來,且早己停經。總括來說她的體質極度衰弱不堪。據她表示已停止了其他治療。
但站在治療師的立場心中有數就可以,沒有必要跟她爭拗。況且經穴療法在任何情況底下也無需服藥,她的情況跟神經性厭食症極為相似。悉心為她治療是我的職業操守,我先集中改善她的體質,增強食慾,並改善她的睡眠素質。每次以生物活流電為她推拿經絡,遍及背部整條膀胱經肌肉,沿路剌激肝俞、胃俞、三焦俞、大腸俞、腎俞等等多個穴位,是治療她的抑鬱症與嚴食症,及睡眠質量差。一段時間之後,讓她仰臥在她的頭部多個穴位如﹕百會、印堂、四神聰、太陽、率谷和頭維等等多個穴位施電,原因可有效改善腦內與抑鬱發病有關的神經化學平衡,起到開竅醒腦及提神解鬱的作用。
初時每星期兩次每次兩小時,約兩個月食慾已逐漸改善,面色已見光澤,心情漸見開朗己見笑容,說話的聲音也很大。只是睡眠無法改善,她表示每晚仍有夜尿四次。她經常抱怨,將睡不安穩的責作歸咎於我,說我無法改善她的睡眠及夜尿。我治療失眠當然不可能百分之百,但卻有極高成功率。我懷疑她是否接受其它治療影響而導致,但始終未有開口。既然這種治療對她無好處,我曾想停止她的治療。不過她表示仍想繼續接受治療。
後來她終於承認同時有看中醫服中藥,所服的是用水沖服的中成藥粉而非煎服,大概這就是問題所在了。香港的中醫大多是有醫德的,但也會良莠不齊,藥粉容易被滲入西藥,甚至禁藥並非奇事,為的是快速見效(可能有嚴重副作用),雖曾有幾宗被控,可能也只是冰山一角(在此建議看中醫時最好拒絕中藥粉,這也是我當時的懷疑焦點。我把服食藥粉的利害關係向她解釋清楚,並要求她立即停止服食,之後她一晚四次夜尿已減少一半,其他的身體狀況一直在改善中。
一天她突然打電話告訴我說她的血壓颷高,她很害怕。我問她是多少,她說收縮壓是130,後來又說是140,她嚇得一天到晚都抱着血壓計不斷地量,成為一種強迫性動作。她說她怕爆血管,總之嚇到不行。她對血壓的正常值毫無認知,她把她長期的低血壓認作是正常血壓。我向她解釋人體血壓的正常值,並告訴她的血壓已經趨向正常﹕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收縮壓(俗稱高壓)在139毫米汞柱以下,舒張壓(俗稱低壓)在89毫米汞柱以下為正常;收縮壓在160毫米汞柱以上,舒張壓在95毫米汞柱以上為確定性高血壓;收縮壓在140~159毫米汞柱,舒張壓在90~94毫米汞柱為邊際性高血壓。
一個人理想的血壓,是指他到了60歲和20歲時的血壓不會差很多。到了40歲,血壓會因動脈逐漸老化而愈不明顯。收縮壓的計算為:年齡加90毫米汞柱,在120毫米汞柱以上,如果50歲,理想收縮壓就是50+90=140毫米汞柱。60歲以後,動脈老化又硬化,血管壁彈性漸減弱,收縮壓以160為正常質,不是千篇一律120毫米汞柱,一超過120毫米汞柱就緊張得要吃高血壓藥。
同時我問﹕你量的血壓正確嗎?
但她一直處於異常緊張狀態,不斷打電話給我,告知我她的血壓又到了150,我告知她太緊張了,自我驚嚇自然颷高,我叫她到我中心,我為她作降壓治療,她不願,我告知她幾種降壓食療,她不食,我教她做一些可降壓的方法,她不做。既然如此我叫她不如停止治療並退錢給她,她很快來了。我見到她時說要為她量血壓,她說她的血壓不高了,只是120而已。中心有人質疑她有說謊之嫌,她立即放聲大哭,說她的血壓到了160,她很害怕。她所說的血壓每次都不同,她的抑鬱症與心理都並沒完全痊癒,她的認知與抑鬱影響了她的判斷力。我想突然出現這種歇斯底里的情形應該是有一些外在原因影響了她。我詢問過心理專家﹕有一些抑鬱症患者往往喜歡聽負面的話,並將正面的話當作耳邊風,而說負面話的人往往喜歡把自己當成專家,不停地向患者灌輸負能量,把患者推到谷底。如此一來令患者更加陷入焦慮與驚恐而不自知,那些人還在沾沾自喜。所以希望抑鬱症患者的家人及朋友向患者多輸出正能量,把患者拉到正常層面來。
抑鬱症患者堅持接受治療、對治療者的信很重要,想得到痊癒就要配合治療者,當然,治療者的操守與認知同樣重要。要知道﹕''抑鬱患者都喜歡將好的事情遮掩,壞的事情以十倍甚至無限放大,並且會歸咎別人,由其是遺傳抑鬱症大多會有這種性情,無需奇怪''。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