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的酸 雙刃劍
提到跟「酸」有關的情緒,您最先想到的一定是「吃醋」。其實,適量的醋可以健脾開胃,益壽延年。若是沒有那點酸味兒勾起的食慾,很多美食的誘惑力都會減色不少。嫉妒心同樣如此,若是失去對美好事物的嚮往和佔有欲,沒有那點「帶著酸味的渴望」,人們也就失去了驅動力。試想,如果沒有林徽因和梁思成的牽手結緣,徐志摩的詩作中又哪來那麼多「淡淡的惆悵」?
「吃醋」要把握「火候」。酸味兒過量,輕則倒牙,重則返酸。三國時期,周瑜發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吐血而亡,還只是因嫉妒害了自己的例子;而古希臘神話中的神後赫拉,僅僅因為特洛伊人將「獻給最美之人」的金蘋果判給了美神阿佛洛狄忒,就發起了特洛伊戰爭,就是因嫉妒毀人害己的典型了。
可見,適當的嫉妒可以激發鬥志;然而,一旦發展到由妒生恨的地步,嫉妒就會變成一把雙刃劍,不僅毀滅自己,更能傷害他人。
快樂的甜 定心丸
人們往往會不由自主地用「甜」來形容正性的、積極的情緒體驗,「心裡甜滋滋的」、「像喝了蜜一樣」,就是對這種愉快情緒的生動描寫。
美國科學家研究發現,較高的血糖水平有助於穩定情緒;因此,接受挑戰前,喝杯甜飲料或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想要保持樂觀的心態,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積極自我暗示。經常回憶一些愉快的經歷,暢想美好的未來,或者用微笑的動作刺激自己,心情也會隨之變好,也就是心理學家所說的「心臨美境」。就像懷著愉快的心情品嘗一杯白水,也有可能嘗到一絲甜味呢。
悲傷的苦 教科書
各種味道中,人們把「苦」和負性情緒直接掛鉤。細細想來,「苦」就如此一無是處嗎?苦瓜雖苦,卻能清心去火;咖啡雖苦,卻能鎮靜提神。
俗話說,快樂使人創造,痛苦使人思考。只有經歷了思考,挫折和錯誤才能轉化為教訓。有學者對經歷重大災難的人群進行調查,結果發現,體驗過痛苦的人,情緒能逐漸平復;反倒是那些情感麻木的人,長時間無法走出陰影。
不過,人對痛苦的承受能力畢竟有限。在接納的同時,也要有意識地調整,比如用運動、傾訴、冥想等方法宣洩。當然,最根本的辦法,還是平時鍛煉自己「受苦」的能力,正如魏巍在《壯行集》中寫到的,「懂得了生活就是斗爭,就不會因一點小小的挫折而痛苦。」
憤怒的辣 出氣筒
提到辣,人們會聯想到沖動、憤怒。可惜,嗜辣的人多,懂得品辣的人卻很少。火爆潑辣的鳳姐,動輒「怒上心頭」,最後眾叛親離,草席裹屍;「沖冠一怒為紅顏」的吳三桂,不僅失去了事業和親情,更淪為了民族罪人。愛動怒的人,似乎很容易喪失理智。其實,憤怒的情緒也能成事。前蘇聯領導人斯大林是個暴脾氣,但前英國首相丘吉爾卻評價他說:「斯大林懂得在什麼時候放任脾氣,什麼時候控制,能爭取到最大的利益」。可見,適時適地的發怒,也是一門藝術。
如今,很多人試圖「修身養性」,苛求自己和聲細語、永不發怒。其實,過度壓抑反而容易出現心理問題,該生氣時別憋著,發泄出去,才能保持心理平衡,比如找空曠的地方吼幾聲、打沙袋等。如果這也不管用,不妨挑戰吃一次「變態辣」,被嗆得涕淚橫流、伸舌鼓腮之際,大概什麼委屈、煩惱都煙消雲散了吧!
源:家庭保健報
源:家庭保健報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