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十歲的莊女士,是位成功的職業經理人,每天工作繁忙,但依舊神采奕奕,精神煥發。自從一年前偶然測出血壓偏高之後,她的情況便急轉直下。當時醫生建議她稍事休息再复查,之後幾次復查血壓都是正常水平。本來,這事情就過去了,可她卻開始擔憂起自己的健康狀況:再過幾年,年齡大了,血壓會升高,“腦梗”、“中風”接著來,那怎麼辦?於是不斷地去醫院看專家門診。一大疊化驗檢查都正常,她還是不放心,自己找醫學書籍看,生搬硬套,把書上寫的內容與自己聯繫起來,越看越心驚肉跳,感到心悸、胸悶、憋氣。有位患冠心病的親戚對她說:“當心這些症狀會是早期冠心病呢,我當初得病時也是這樣的。”她聽了這話更不得了,精神高度緊張,每天搭脈搏、數心跳、稱體重,由於害怕“冠心病”加重,還過分控制飲食,只吃素不吃葷,弄得面黃肌瘦。她還開始寫“疾病日記”,唯恐漏了任何一點細微的症狀而不利於疾病的診斷。一向與服藥無緣的她,如今卻是中西藥一起上,結果“病”沒好,人倒蒼老了許多。
這一天,莊女士經醫生推薦去精神衛生中心,這才知道自己是得了疑病症。

疑病症是一種神經症。疑病症病人具有“自疑有病”的牢固成見。由於大腦皮層與內臟相互關係的功能失調,病人常訴說軀體或內臟器官有某些特殊的不適感,並認為是患了某種嚴重疾病,或是某種異物或蟲體進入體內所引發,繼而出現焦慮、緊張情緒和強烈的求治願望。經過反復多次的細緻檢查,卻不能發現相應的髒器有器質性病變。
疑病症病人的性格大多謹慎、敏感、多疑、主觀、固執。由於病人富於聯想,又容易接受暗示,從而極易形成疑病觀念。病人對自己的健康要求十全十美,對體內某些輕微的不適,表現出高度的敏感、關切、緊張和恐懼情緒,並努力尋找這些不適感的原因,還將一些道聽途說的情況與自己聯繫起來,歸納為自己的症狀。
本病的臨床特點是症狀分散而多樣化,可涉及到身體的不同部位,以頭、頸、胸、腹等部位為多見。疑病症病人在提供病史時滔滔不絕,主訴的症狀分散而模糊,但又有明確而細緻的特徵。例如,有位病人講述胃脹、隱痛,繼而又覺得胃蠕動緩慢、幽門狹窄、食物通過困難,從而得出自己患了“胃癌”的結論。
這一天,莊女士經醫生推薦去精神衛生中心,這才知道自己是得了疑病症。

疑病症是一種神經症。疑病症病人具有“自疑有病”的牢固成見。由於大腦皮層與內臟相互關係的功能失調,病人常訴說軀體或內臟器官有某些特殊的不適感,並認為是患了某種嚴重疾病,或是某種異物或蟲體進入體內所引發,繼而出現焦慮、緊張情緒和強烈的求治願望。經過反復多次的細緻檢查,卻不能發現相應的髒器有器質性病變。
疑病症病人的性格大多謹慎、敏感、多疑、主觀、固執。由於病人富於聯想,又容易接受暗示,從而極易形成疑病觀念。病人對自己的健康要求十全十美,對體內某些輕微的不適,表現出高度的敏感、關切、緊張和恐懼情緒,並努力尋找這些不適感的原因,還將一些道聽途說的情況與自己聯繫起來,歸納為自己的症狀。
本病的臨床特點是症狀分散而多樣化,可涉及到身體的不同部位,以頭、頸、胸、腹等部位為多見。疑病症病人在提供病史時滔滔不絕,主訴的症狀分散而模糊,但又有明確而細緻的特徵。例如,有位病人講述胃脹、隱痛,繼而又覺得胃蠕動緩慢、幽門狹窄、食物通過困難,從而得出自己患了“胃癌”的結論。

對疑病症者,通常的解釋和勸說往往不被接受,有時甚至還會起到反作用。治療應以專業的心理治療為主,同時酌情使用一些抗精神病藥物和抗焦慮、抗抑鬱藥物。
了解心身關係,變消極暗示為積極暗示,這是心理治療的主要形式。目前常用的心理治療有催眠治療、精神分析、行為治療、認知治療、森田療法。
認知治療可以讓患者了解心身關係,了解情緒與軀體症狀的因果循環,改變錯誤的觀念和認知,解除或減輕精神因素的影響,消除疑病觀念。催眠治療和暗示治療運用得當,可以起到良好的療效。系統脫敏和放鬆訓練有助於患者學會調控情緒,掌握應對技巧,解除對身體不適和疾病的過敏。精神分析可以幫助患者認識疑病症背後的深層意義,面對現實,不再逃避責任和義務。
來源:《家庭醫生》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