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歷史的角落」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歷史的角落」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12年9月17日星期一

乾隆皇帝壯陽補腎食譜 曝養生藥酒配方


乾隆當了60年的皇帝,活到89歲,這在中國歷史上不能不算是一個奇蹟,這與他注重養生是分不開的,而飲用各種長壽藥酒則是他養生的主要方法之一。   據《乾隆醫案》記載,乾隆帝最愛喝的養生藥酒為龜齡酒和松齡太平春酒,前者可祛病、壯陽補腎、養氣、健身,而後者則是活血行氣健脾安神的良藥。

  雖說兩者藥用似不同,但巧的是這兩種藥酒所含的幾十種中藥成分中,都出現了熟地和當歸。
  那麼,熟地和當歸的搭配是否有什麼講究呢?熟地,甘,微溫,可養陰補腎、填精,主治血虛所致面色萎黃、頭昏心悸;腎精不足之腰膝酸軟、頭暈目眩、鬚髮早白;肝陰不足之雙目乾澀、視物昏花。
  而當歸藥用其根,功在補血、和血,主治月經不調,血虛眩暈,瘡瘍腫等症。當歸分歸頭、歸身和歸尾三部分。各部分所含化學成分不同,故藥理作用也不一樣,歸頭能止血,歸身能養血,歸尾能行血。既可分部位使用,也可全用。
  之所以在乾隆愛喝的兩種藥酒中都含有熟地和當歸,是因為中醫認為陰血同源,養血、滋陰應同步進行,當歸與熟地搭配,有兩大好處,一是通過補血達到養陰的目的,滋陰又是補血的有效方法之一。
  二是當歸本身具有非常好的活血功能,補而不滯,熟地和當歸結合在一塊用遠勝於一藥單用。
  雖說當歸因其補血功效也被稱作女人要葯,但活血補血對男人同樣重要。尤其是老年人隨著年齡增長腎陰、腎精匱乏,氣血、精液暗耗,應適時補充。
  這裡,向大家推薦一款葯膳「熟地當歸羊肉湯」,需要預備的原料有:羊肉700克,熟地黃30克,當歸15克,黃芪30克,大棗數枚,生薑3片。
  在原料都預備好後,將洗凈的羊肉切成小塊,用開水焯一下,除去血沫。具體做法是:將預備好的羊肉塊放入盛有適量清水的鍋內,然後放入生薑、熟地黃、當歸、黃芪,用文火煲三個小時,這是為了讓中藥的有效成分能夠充分溶解在湯中,3個小時後放入大棗,再加入適量的糖、鹽、味精等,再用文火煮15分鐘即可。
  秋冬季節吃熟地當歸羊肉湯,不僅可以潤燥,更可以升發陽氣。


來源:星島環球網 

2012年4月21日星期六

看乾隆皇帝如何養腎壯陽


乾隆當了60年的皇帝,活到89歲,這在中國歷史上不能不算是一個奇跡,這與他注重養生是分不開的,而飲用各種長壽葯酒則是他養生的主要方法之一。據《乾隆醫案》記載,乾隆帝最愛喝的養生葯酒為龜齡酒和松齡太平春酒,前者可祛病、壯陽補腎、養氣、健身,而後者則是活血行氣乾隆當了60年的皇帝,活到89歲,這在中國歷史上不能不算是一個奇跡,這與他注重養生是分不開的,而飲用各種長壽葯酒則是他養生的主要方法之一。
據《乾隆醫案》記載,乾隆帝最愛喝的養生葯酒為龜齡酒和松齡太平春酒,前者可祛病、壯陽補腎、養氣、健身,而後者則是活血行氣健脾安神的良葯。雖說兩者葯用似不同,但巧的是這兩種葯酒所含的幾十種中葯成分中,都出現了熟地和當歸。
那麼,熟地和當歸的搭配是否有什麼講究呢?熟地,甘,微溫,可養陰補腎、填精,主治血虛所致面色萎黃、頭昏心悸;腎精不足之腰膝酸軟、頭暈目眩、須發早白;肝陰不足之雙目干澀、視物昏花。
而當歸葯用其根,功在補血、和血,主治月經不調,血虛眩暈,瘡瘍腫等症。當歸分歸頭、歸身和歸尾三部分。各部分所含化學成分不同,故葯理作用也不一樣,歸頭能止血,歸身能養血,歸尾能行血。既可分部位使用,也可全用。
之所以在乾隆愛喝的兩種葯酒中都含有熟地和當歸,是因為中醫認為陰血同源,養血、滋陰應同步進行,當歸與熟地搭配,有兩大好處:
一是通過補血達到養陰的目的,滋陰又是補血的有效方法之一。
二是當歸本身具有非常好的活血功能,補而不滯,熟地和當歸結合在一塊用遠勝於一葯單用。雖說當歸因其補血功效也被稱作女人要葯,但活血補血對男人同樣重要。尤其是老年人隨著年齡增長腎陰、腎精匱乏,氣血、精液暗耗,應適時補充。
這里,向大家推薦一款葯膳「熟地當歸羊肉湯」:
熟地當歸羊肉湯
原料:羊肉700克,熟地黃30克,當歸15克,黃芪30克,大棗數枚,生薑3片。
做法:
在原料都准備好後,將洗凈的羊肉切成小塊,用開水焯一下,除去血沫。具體做法是:將准備好的羊肉塊放入盛有適量清水的鍋內,然後放入生薑、熟地黃、當歸、黃芪,用文火煲三個小時,這是為了讓中葯的有效成分能夠充分溶解在湯中,3個小時後放入大棗,再加入適量的糖、鹽、味精等,再用文火煮15分鍾即可。秋冬季節吃熟地當歸羊肉湯,不僅可以潤燥,更可以升發陽氣。

 來源:39健康 

2012年1月18日星期三

詳解古代皇室養生秘方

詳解古代皇室養生秘方


在古代,人們都很重視養生,尤其是皇室更是追求長生不老。那麼,古代皇室的養生秘方是什麼呢?其實,古代養生秘方,如經絡養生、進補養生等都值得我們借鑒。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秘方一:經絡養生

經絡是遍布人體全身的“網絡”系統,它控制着血和氣的運行流動,以保證各組織系統的正常功能。《黃帝內經》說,經絡具有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之作用。養生學家認為,疏通經絡可作為攝生的重要措施,而最簡便的方法就是經常刺激、按摩、針灸三個重要穴位即合谷穴、內關穴和足三里穴。

秘方二:進補養生

傳統醫學十分推崇用滋補藥物調理陰陽、補益臟腑、滋養精血。合理進補可以強身、防病、祛病。但進補既要辯證,又要適量,還應考慮順應四時。服用補藥時,如系入肺葯,在秋季較合適;如系溫補藥,則在冬季比較適宜。

秘方三:固精養生

中醫認為,精血是人體營養物質中的精華部分,是生命的物質基礎,五臟六腑得精血的供養,才能保持其正常功能。如性慾無節,精血虧損過多,就會造成身體虛弱、病變百出、減損壽命。而保養陰精則可延緩衰老。

詳解古代皇室養生秘方

秘方四:飲食養生

中醫認為,合理飲食可以調養精氣,糾正臟腑陰陽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壽。故飲食既要注意“博食”即以“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又要重視五味調和,否則,會因營養失衡、體質偏頗、五臟六腑功能失調而致病。

秘方五:順時養生

中醫認為,天有四時氣候的不同變化,地上萬物有生、長、收、藏之規律,人體亦不例外。因此,古人從衣食住行等方面提出了順時養生法。人的五臟六腑、陰陽氣血的運行必須與四時相適應,不可反其道而行之。因時制宜地調節自己的生活行為,有助於健體防病,否則,逆春氣易傷肝,逆夏氣易傷心,逆秋氣易傷肺,逆冬氣易傷腎。

秘方六:排毒養生

中醫認為,人若喜怒無常則會導致體內陰陽、氣血失調。勞累過度會損傷脾氣,傷於飲食則生濕、熱、痰濁。冒犯六淫,傷之外邪則百病叢生。這種致病因素被人體視為“毒”,因此提出以“排毒”來保全真氣的養生之道。

秘方七:靜神養生

靜神在傳統養生學中佔有重要地位。中醫認為,神是生命活動的主宰,保持神氣清靜,心理平穩,可保養元氣,使五臟安和,並有助於預防疾病、增進健康和延年益壽。反之則怒傷肝、喜傷心、憂傷肺、恐傷腎,以至誘發種種身心疾患。

秘方八:修身養生

中醫認為,凡追求健康長壽者首先要從修身養性做起。平日應排除各種妄念,多說好話、多行善事。養成良好品行,常做有利於他人的事,可使自己心胸開闊、心情愉悅。

秘方九:調氣養生

中醫認為,人體元氣有化生、推動與固攝血液,溫養全身組織,抵抗病邪,增強臟腑功能之作用。營養失衡、勞逸失當、情志失調、病邪夾擊等諸多因素,可導致元氣的虛、陷、滯、逆等癥候,進而使機體發生病理性變化。




來源: 網絡健康頻道

2012年1月15日星期日

武則天的養生秘方:一代女皇為什麼能活到81歲

Image Detail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也是長壽的皇帝之一,歷經唐太宗、唐高宗、唐中宗、唐睿宗四朝,享年81歲。她有哪些養生秘訣呢?

  禪修養生安神志

  史料記載,武則天曾在感業寺當了5年的尼姑,她整日參禪打坐,修身養性,學到了佛家氣功「結跏趺坐」功法。專家認為,「禪修」養生的過程其實就是一種寧神靜志的自然療法。該法在醫療實踐中主要起兩種作用:一是強壯正氣,防病保健;二是增強抗病能力,祛病除疾。

  中醫養生學認為「靜則深藏,躁則消亡」,一個人的神志保持安寧,就能少生疾病,健康長壽;即使患病,亦易治療,恢復健康也比較容易,這是神收藏於內的緣故。反之,躁動不安就易患病,並且得病也不易治癒。故《素問·上古天真論》說「無恚嗔之心……外不勞形於事,內無思想之患,以恬愉為務,以自得為功,形體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數」,說的就是精神內守,靜志安神的心理療法在養生延年、防治疾病中的能動作用。

  書法養生似導引

  武則天寫得一手好字,由她手寫的《升仙太子碑》是中國最早的巾幗書碑,現代書法名家倪文東評《升仙太子碑》的書法時說:「觀其書跡,確有功底,有大丈夫之氣魄,真不愧是女中豪傑」。

  練書法的過程中,上指關節隨著筆畫順序富有節律的運動,調節了手臂的肌肉和神經,並帶動身體其它部位舒緩運動,很好地體現了「搖筋骨、動肢節」的導引養生術之內涵。



        來源:中國新聞網

2012年1月13日星期五

詳解古代皇室9大養生秘方

Image Detail
在古代,人們都很重視養生,尤其是皇室更是追求長生不老。那麼,古代皇室的養生秘方是什麼呢?其實,古代養生秘方,如經絡養生、進補養生等都值得我們借鑒。
  秘方一:經絡養生
  經絡是遍布人體全身的「網路」系統,它控制著血和氣的運行流動,以保證各組織系統的正常功能。《黃帝經》說,經絡具有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之作用。養生學家認為,疏通經絡可作為攝生的重要措施,而最簡便的方法就是經常刺激、按摩針灸三個重要穴位即合谷穴、內關穴和足三里穴。
  秘方二:進補養生
  傳統醫學十分推崇用滋補葯物調理陰陽、補益臟腑、滋養精血。合理進補可以強身、防病、祛病。但進補既要辯證,又要適量,還應考慮順應四時。服用補葯時,如系入肺葯,在秋季較合適;如系溫補葯,則在冬季比較適宜。
  秘方三:固精養生
  中醫認為,精血是人體營養物質中的精華部分,是生命的物質基礎,五臟六腑得精血的供養,才能保持其正常功能。如性慾無節,精血虧損過多,就會造成身體虛弱、病變百出、減損壽命。而保養陰精則可延緩衰老。
  秘方四:飲食養生
  中醫認為,合理飲食可以調養精氣,糾正臟腑陰陽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壽。故飲食既要注意「博食」即以「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又要重視五味調和,否則,會因營養失衡、體質偏頗、五臟六腑功能失調而致病。
  秘方五:順時養生
  中醫認為,天有四時氣候的不同變化,地上萬物有生、長、收、藏之規律,人體亦不例。因此,古人從衣食住行等方面提出了順時養生法。人的五臟六腑、陰陽氣血的運行必須與四時相適應,不可反其道而行之。因時制宜地調節自己的生活行為,有助於健體防病,否則,逆春氣易傷肝,逆夏氣易傷,逆秋氣易傷肺,逆冬氣易傷腎。
  秘方六:排毒養生
  中醫認為,人若喜怒無常則會導致體內陰陽、氣血失調。勞累過度會損傷脾氣,傷於飲食則生濕、熱、痰濁。冒犯六淫,傷之外邪則百病叢生。這種致病因素被人體視為「毒」,因此提出以「排毒」來保全真氣的養生之道。
  秘方七:靜神養生
  靜神在傳統養生學中佔有重要地位。中醫認為,神是生命活動的主宰,保持神氣清靜,心理平穩,可保養元氣,使五臟安和,並有助於預防疾病、增進健康和延年益壽。反之則怒傷肝、喜傷心、憂傷肺、恐傷腎,以至誘發種種身心疾患。
  秘方八:修身養生
  中醫認為,凡追求健康長壽者首先要從修身養性做起。平日應排除各種妄念,多說好話、多行善事。養成良好品行,常做有利於他人的事,可使自己心開闊、心情愉悅。
  秘方九:調氣養生
  中醫認為,人體元氣有化生、推動與固攝血液,溫養全身組織,抵抗病邪,增強臟腑功能之作用。營養失衡、勞逸失當、情志失調、病邪夾擊等諸多因素,可導致元氣的虛、陷、滯、逆等癥候,進而使機體發生病理性變化。


2012年1月10日星期二

木乃伊也有現代病 3500年前的埃及公主動脈阻塞

Image Detail
我們一般認為動脈硬化症是所謂的“現代病”,不過科學家近日的一項新發現可要推翻這個想法;他們發現史上第一起動脈阻塞,而這位病患竟是活3500年前的一位埃及公主。
加州大學的的研究團隊指出,雖然一直知道古埃及人有血管方面的疾病,不過這次證實事實的確如此,即便現代人與古埃及人的生活模式相當不同。
研究人員利用電腦斷層掃瞄檢測52個木乃伊的心血管系統,在其中44個檢測到心臟或血管,當中有45%有血管鈣化的跡象。
研究人員表示,他們不能完全確定這些木乃伊在生前的飲食狀況,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在當時,上層階級的古埃及人食用相當多的肉類,如牛、鴨與鵝。
研究指出,雖然古埃及人不抽菸,飲食習慣也比當代人清淡,不過卻還是罹患當代人的通病。不過研究人員強調,這不代表抽菸與飲食習慣與心血管疾病無關,而是無論是古代人還是當代人,人類天生容易罹患心血管疾病,因此我們才需要適當的飲食以及生活作息預防疾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