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遭遇暴力,可以做& 不要做:如果對方的情緒已經被激惹,圍繞事件的爭執矛盾不斷升級,而你也切實感受到自己處於暴力事件的危險邊緣,那麼此時你做什麼、不做什麼,往往決定著事件的走向。以保證自己的人身安全為目的,我們提供以下幾個準則供參考:
1、你的面部表情要保持輕鬆,微笑是不錯的選擇。注意不要帶有挑釁性質的嘲笑神色,也不要眼神惡狠狠地瞪著對方。
2、盡快鎮定下來很重要,用堅定的眼光看著他,如果他有舉動,你可以喝止他:別動!冷靜!因為此時誰更慌亂,誰就更容易受傷。這種侵害其實跟動物狩獵相似,雙方都能感受到彼此的氣場。我們常常有這樣的感覺,如果對方氣場比自己弱,即使他虛張聲勢你也不害怕。但如果你首先慌亂不堪,那麼對方就會感覺你容易被左右,他的侵害往往就會更加隨意,更容易實施。
3、如果對方實施暴力侵害,不要被嚇得愣住不動,或者向沒有人的地方躲避。應該盡量往人多的地方、自己熟悉的地方跑。
4、要大聲呼救,並且要針對性地向一個人或者幾個人求救。比如向著某個人喊“大哥,救命”,就比衝著一群人沒有目標地喊“救命”要有效。因為相較於後者的責任分散,前者比較容易激發那個人的責任感。

5、如果身邊有警察,向他們求助是最好的選擇。因為單從對施暴者的震懾角度看,代表公權力的人群是最有效的。
6、利用周邊環境中的有利因素為自己爭取安全。比如告訴施暴者旁邊就是公安局,或者說我的朋友馬上就到了,讓他知道侵害行為是要有代價的。但是不要直接用侵害你的後果來威脅他,不要說“如果你敢怎樣,我絕對饒不了你”或者“我非找人報復你!你一定會被判刑”這種話。因為這會讓他惱羞成怒,更容易付諸武力;或者有的人怕你去報警,進行比原先設想更嚴重的侵害。
7、鑑於摔嬰事件中周圍攤販以為是夫妻吵架所以沒有上前製止,需要特別提醒一點:一旦遇到侵害,受害人應該用盡量簡潔的語言說明情況,比如“有人搶劫!有人搶小孩”,這樣可以爭取到更多支持和幫助。
來源﹕時尚健康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