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懷孕本來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但是外陰瘙癢的“難言之隱”卻讓這份喜悅打了折扣。若是陰道炎,治療不及時,可能會對胎兒造成影響,陰道中的念珠菌能經宮頸上行,引起羊膜炎,提前破水導致早產;若是念珠菌感染,當胎兒經母親陰道自然分娩時,可能會被念珠菌感染,易引起如眼睛、口腔等局部的念珠菌病。外陰瘙癢是“見縫插針”,可媽媽們也不能聽之任之,為了自己和寶寶的健康,孕媽媽一定要及時診治。
引起孕媽外陰瘙癢的原因
孕期的外陰瘙癢,有的是精神因素引起的,有的是外界刺激引起的,更多的則是由於陰道分泌物增多,局部潮濕刺激所致。另外,由於陰道內酸鹼度(PH值)的變化,容易促使真菌繁殖,形成陰道炎。有時也可能是因為糖代謝異常出現尿糖,導致陰部瘙癢。
1、精神因素引起的外陰瘙癢
醫學研究證明,婦女在懷孕之後,由於生活有了某些改變,如性交的減少或中斷、對妊娠的恐懼心理、失眠等常會引起外陰瘙癢。

2、外界刺激引起的外陰瘙癢
準媽媽由於汗水過多、潮濕、浸漬,可引起瘙癢;穿質地較硬的內褲或有的準媽媽對某些化纖的內褲過敏也會引起瘙癢。
3、陰道炎症引起的外陰瘙癢
外陰瘙癢是黴菌性陰道炎、滴蟲性陰道炎等疾病的主要症狀。
(1)真菌性陰道炎:
外陰、陰道瘙癢、外陰潮紅,伴豆渣樣白帶,有異味,搔抓後可引起外陰皮炎濕疹性改變。
(2)滴蟲性陰道炎:
外陰瘙癢,有泡沫樣白帶,常伴有特殊異味,搔抓後同樣外陰部皮炎濕疹性改變。做陰道分泌物塗片檢查可與上面的病樣區別開。
(3)藥物過敏:
過敏體質的女性服用磺胺類或其他藥物引起的“固定型藥疹”,常發生在外陰部皮粘膜交界處,除了局部瘙癢外,可並發糜爛、滲液。使用藥物做陰道沖洗或陰道內置入,如發生過敏反應及接觸性皮炎也可發生外陰瘙癢。

(4)外陰部皮膚疾病:
外陰部濕疹和神經性皮炎引起的局部瘙癢更為劇烈,前者表現為局部皮膚邊界不清的丘疹水皰及糜爛滲液,後者因搔抓出現皮膚增厚苔伴蘚化。外陰部白斑除引起局部瘙癢外,常伴發外陰營養不良,皮膚萎縮。
(5)病毒感染:
尖銳濕疣大多發生在女性陰道壁、宮頸口及外陰部,還出現帶有惡臭的白帶。發生在外陰部的傳染性軟疣多表現為中央有臍窩樣凹陷的圓形丘疹,也可引起外陰部瘙癢。
(6)其他原因:
女性患糖尿病時,由於尿糖對外陰皮膚的刺激,容易並發毒菌性外陰及陰道炎,引起外陰瘙癢。患肝膽及其他疾病出現黃疸時,因血液內膽紅質增高,皮膚受膽鹽的刺激也可發生外陰瘙癢。
如何治療外陰瘙癢
引起外陰瘙癢的病因不同,治療的方法也各異。孕媽媽要注意,不要在無醫生指導的情況下私自使用外陰洗液,以免影響胎兒的發育。
如何預防孕期外陰瘙癢
準媽要養成良好的個人生活衛生習慣,這樣才能有效預防外陰瘙癢,在日常生活中請做到以下細節:
1、選擇棉質孕婦內褲,不要穿過緊或不合身的內褲,勤換洗。
2、保持外陰清潔乾燥,不用熱水燙洗,不用肥皂擦洗。不要使用女性衛生噴霧和有香味的或有除臭功能的肥皂。
3、上廁所後,從前向後擦拭。不使用帶有香味的護墊或衛生紙。
4、忌抓搔及局部摩擦。
5、忌辛辣食物,不吃海鮮等及易引起過敏的藥物。
6、就醫檢查是否有黴菌或滴蟲,如有應及時治療,而不要自己應用“止癢水”治療
來源﹕39健康網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