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7日星期五

心理解讀:常常沉迷文玩可能是因為虛榮

沉迷文玩可能是虚荣
美國心理學會將成癮定義為衝動控制的行為失調,是通過刺激中樞神經造成愉悅感,使人逐漸失去自控力的過程。玩文玩也有類似的機制:先是貪欲的啟動,追求“撿漏”時的興奮感,博得周圍人的讚美;然後是翻本的執念,花錢買到一般的東西,越想越不值, 總想投入更多把輸的贏回來;最後產生心理危機:投入越多,情緒越低落,最終失去理智,孤注一擲。
文玩“成癮”受下面3種心態驅使:1. 逃避:沉浸在收藏中,逃避現實煩惱。 2.虛榮:與周圍人病態對比,覺得自己的東西不該被比下去,所以不斷追求稀奇的藏品。 3.佔有欲:許多藏友追求對美的古物的佔有,有時就像談戀愛一樣。
國內著名收藏家張銳說:“藝術的購藏過程有點像吸食毒品上癮的人,就好像不買到它,幹什麼事情都不愉快,這大概是人的一種佔有欲吧。”

 
其實,只要端正心態,收藏文玩就是一件陶冶情操、增長學識的好事。首先要以欣賞的心態買藏品,心裡覺得值或喜歡才買,切忌以小搏大的心態。其次,人只有在滿足基本生存需要後才有娛樂的需要。因此,文玩的本質還是玩物,是為了提升生活品質和心理需求。若因此省吃儉用,甚至與家人反目,降低原來的生活質量,那就是緣木求魚了。再次要先學后買,多看少買。可通過看展覽、看書增長眼力,買一件精品,盛過擁有100件普品。最後,反复買到贗品的人需要在生活中找到目標。家人的原諒與關懷很重要,忘記過去,才能擁抱未來。
收藏是一種審美,是一種情趣,更該是一種心靈的修行。希望更多朋友能在欣賞前人的藝術造詣中獲得一種更謙卑、平和的心態,棄其糟粕、取其精華,養神、逸心。


來源﹕生命時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