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本身容易上火,再加上工作壓力大,熬夜通宵,白領一族的耳朵可是遭殃了!耳鳴、耳背都跑來“湊熱鬧”,可讓白領們煩透了心。
嘈雜的噪音、過大的精神壓力和不良的生活習慣等是造成中青年人群耳鳴的幾大元兇。不良生活方式也是耳鳴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些人通宵不睡,而睡眠不足易使血管處於緊張狀態,造成內耳供血不足,對聽力有極強的殺傷力。
白領養生:五個策略可緩解秋季耳鳴
由於耳鳴常常與工作壓力、情緒和睡眠有關,故改善工作和生活習慣是緩解耳鳴的重要手段。
首先,要保證睡眠。儘量不要熬夜,每天睡覺前,可用熱水泡腳,以舒緩情緒,促進睡眠。失眠者可以服用一些安神的中藥,必要時,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一些鎮靜安眠藥。
其次,要勞逸結合。注意調整工作節奏,不要過度疲勞,特別是工作壓力大的人,更要學會自我調節,適當放鬆。
另外,要調節內分泌。更年期婦女若出現頑固耳鳴,應去醫院就診,檢查內分泌指標。若有必要,可在醫生指導下適當補充雌激素,以緩解耳鳴症狀。
同時,要調節情緒。遇事要懂得控制情緒,儘量少發脾氣,不要多慮、多疑。有焦慮和抑鬱症狀者,應在醫生指導下服藥治療。
最後,還要減少噪聲刺激。不要長期戴耳機聽音樂,儘量減少在聲音嘈雜的娛樂場所內停留的時間。
六個簡單動作強腎健耳
中醫認為,腎主耳,因此對於聽力有問題的朋友來說,除了要注意養成良好的生活用耳習慣之外,中醫也主張要注意養腎。此外,腎臟對於健康排毒等都有著不小的作用,因此認識養腎的方法對於大家來說也是有意義的。
其實養腎並非大家所現象的需要吃腎或者吃補品,需要注意飲食調理之外,腎臟與運動也有這密切的關係。專家指出,我們可以通過幾個簡單又不費力的動作來達到養腎的目的。
養生常識:六個簡單動作強腎健耳
1、握固:將大拇指扣在手心,指尖位於無名指(第四指)的根部,然後屈曲其餘四指,稍稍用力,將大拇指握牢,如攢握寶貝一般。握固可以固守精氣神在體內,平時走路、坐車、閒聊、看電視時都可以握固。
2、提踵顛足:提踵時五趾抓地,兩腿並攏,提肛收腹,肩向下沉,立項豎脊,百會上領;向下顛足時身體放鬆,輕輕咬牙,先緩緩下落一半,而後輕震地面。提踵可以牽拉腰背腿部的膀胱經腎經,輕震地面還可以按摩五臟六腑。

3、腳後跟健走路:健走的最好方法是,邁開大步,腳後跟先著地,不要彎曲膝蓋。腿往前邁時,腳尖伸直如同踢球;前腳落地時,後腳腳尖踮起。腳後跟先著地,實際上就是刺激了“腎經”穴位。經常用這種方式健走可以有效防治骨質疏鬆症。
4、三元式站樁:兩腳分開,與肩同寬,兩手由身體兩側向前合抱于腹前,位置與臍同高,兩臂抱圓;同時兩膝微屈,重心下沉。兩膝關節微微向兩旁打開。使襠要圓;背略弓形,胸要含,背要拔,使腰背部略向後拱,命門穴打開。這是一個補益元氣的基本站樁法。常做能使腎元充沛、筋骨勁強。
5、摩腎腧:並腿坐于床沿,兩手掌對搓至手心發熱,分別按在後背腰部,上下按摩腰背腎腧穴,至有熱感為止。可早晚各一遍,每遍約200次,可補腎納氣。
6、深呼吸:中醫說:肺主呼氣,腎主納氣。《做深呼吸時要選擇空氣清新的環境,儘量用鼻子吸氣。呼吸保持柔和、緩慢、均勻、深長。以6次深呼吸為一組。然後平息調整,可以再做。
冬季是耳鳴的高發季,而耳鳴在中國的發病率一直很高,據統計,我國耳鳴患者超過1億,其中近4千萬人受嚴重耳鳴的困擾。輕度耳鳴對日常生活沒有太大影響,而重度耳鳴不僅會降低生活品質,還會導致嚴重的心理障礙。

每日做扣齒練習可預防耳鳴
現代醫學認為:叩齒能促進牙齒周圍組織及牙髓腔部位的血液迴圈,增加牙齒的營養供應,故能強壯牙齒,從而減少齲齒等牙病的發生。
若堅持經常叩齒,面頰部還不易塌陷,且咀嚼有力,牙齒也不易鬆動、脫落。叩齒時對大腦也有輕度的刺激作用,對提高聽力、預防耳鳴都有一定作用。
叩齒保健功具體方法是:早晨起床後、午飯後、睡覺前各做一次,每次做三分鐘左右,站立、坐著均可。眼平視前方或微閉,舌尖輕頂上腭部,上下牙齒互相叩擊100次。
叩齒時思想集中,嘴唇輕閉,想自己的牙齒越叩越牢固。叩齒完後,用舌沿上下牙齒內外側轉攪一圈,將口水慢慢咽下。叩齒保健功貴在堅持,只要有恒心,一定會收到滿意的效果。
此外,要遠離耳鳴的困擾,首先要儘量避免對耳的各種“傷害”,如鞭炮爆震傷、鼓膜外傷、噪音刺激、使用耳毒性藥物、抽煙、暴飲烈性酒等。
然後,合理飲食,減少脂肪的攝入,多吃韭菜、黑木耳之類具有降低血黏度、改善微迴圈作用的食物,適量飲用紅葡萄酒、黃酒,每天喝牛奶,常吃豆製品、魚類等。這樣便可遠離耳鳴了。
來源:家庭醫生線上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