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臨床確診為藥物性肝損傷患者100例的臨床資料,中藥類佔24%,為各種導致肝損傷藥物種類之首,且有逐年上升的趨勢。
4) 中成藥
壯骨關節丸、大活絡丸、六神丸(蟾素)、首烏片、復方青黛丸、小柴胡湯、蟾皮膠囊、牛黃解毒片、疳積散、百消丹、消核丸等。
5)注射液
壯骨關節丸、大活絡丸、六神丸(蟾素)、首烏片、復方青黛丸、小柴胡湯、蟾皮膠囊、牛黃解毒片、疳積散、百消丹、消核丸等。
5)注射液
參麥、復方丹參針、雙黃連等注射液均有報道致肝損。
6)外用藥
虎杖、老虎節、石榴皮、黃滄葉、按葉、地榆、酸棗根皮、五倍子等實驗對肝臟有嚴重損害,有報道老虎節引起重肝5例,故外用藥也不容忽視。
中藥為何會導致肝損害?
一、中草藥因素
一、中草藥因素
(1)中草藥的化學成分和藥理活性非常複雜,許多植物擁有一套防禦系統,通過合成化學物如生物鹼和週期性多肽,對吃這些植物的動物產生毒性作用而獲得自身保護。這些化學物可能直接作用於生物化學靶物,在一定的劑量範圍內可供治療使用,或者可能導致細胞死亡。肝臟作為處理化學物的工廠,發揮其清除和代謝親脂性的內源性和外源性化學物的作用,有可能接觸到反應性的中間代謝產物,導致損傷。
(2)傳統上認為“無毒”的中藥品種,現代臨床卻發現其具有肝毒性,如黃藥子、天花粉、番瀉葉、何首烏等。
(3)中草藥中同名異物或異名同物的情況不少,可因誤認誤用而致中毒。如防己有廣防己、粉防己等之別,廣防己臨床報道有肝、腎毒性。
(4)藥物因產地、種植、采收季節、加工炮製、運輸貯存等條件不同, 也可影響其藥效和不良反應,如服用大劑量未經炮製的生首烏會導致肝臟的損害。
(1)因患者自服、誤服或迷信某些有毒的中草藥、中成藥或秘方、偏方;或由於醫生或患者缺乏對某些中草藥製劑具有潛在的肝毒性的認識, 因而服用中草藥劑量過大,或用藥時間過長而引起肝損害。
(2)因年齡或健康狀況不同,如老人、小兒、體弱、孕產婦及肝腎功能障礙者,都較易引起中毒反應。(3)少數人因個體差異的原因,在常規劑量也可發生毒性反應;某些人存在遺傳性肝臟代謝缺陷的疾病,容易導致藥物性的肝損傷;機體對中草藥或其代謝產物的特異質反應和過敏反應,即通過免疫介導機制損害肝臟。
二、機體因素
(1)因患者自服、誤服或迷信某些有毒的中草藥、中成藥或秘方、偏方;或由於醫生或患者缺乏對某些中草藥製劑具有潛在的肝毒性的認識,因而服用中草藥劑量過大,或用藥時間過長而引起肝損害。
(2)因年齡或健康狀況不同, 如老人、小兒、體弱、孕產婦及肝腎功能障礙者,都較易引起中毒反應。
(3)少數人因個體差異的原因,在常規劑量也可發生毒性反應;某些人存在遺傳性肝臟代謝缺陷的疾病,容易導致藥物性的肝損傷;機體對中草藥或其代謝產物的特異質反應和過敏反應,即通過免疫介導機制損害肝臟。
另外,由於目前因技術原因對中草藥尤其是復方的藥代動力學研究甚少,我們不了解服用一種中草藥後可對有關藥物代謝酶的活性帶來何種影響,這種影響可能會導致同服的其他藥物在體內蓄積或發生代謝轉化,從而對肝臟產生毒性作用。
來源:鳳凰網健康綜合 作者:李雋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