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1日星期四

夏季老人應謹防熱中風 睡前一定要飲水



眼下正是盛夏高溫季節,醫生提醒,患有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症的老年人應摒棄“中風在寒冷季節才會高發”的觀點,當氣溫上升到32℃以上時,腦中風的發生率將大幅上升,夏季高溫應謹防“熱中風”。
夏季人體出汗較多,而老年人體內水分較少,夏天身體容易缺水。身體缺水會使血液黏稠,對患有高血壓、高血脂症或心腦血管病的老年人來說,這會使輸向大腦的血液受阻,增加中風的發生几率。
醫生提醒,預防中風首先要重視高血壓、高血脂症等易引發腦中風的病症,合理安排夏日生活,注意勞逸結合,多吃能軟化血管和降血脂的食物,并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降壓藥、降脂藥。
夏季老年人還應避免過度貪涼。老年人的血管大多硬化,忽冷忽熱的氣溫易使其發生意外。因此,使用空調時室內外溫差以不超過8℃為宜。衕時,及時補水,防止血液黏稠出現血栓,引發中風、心绞痛等病症。對於有過中風史的老年人來說,旦出現头昏头痛、半身麻木、頻頻打哈欠等症狀,應及時到医院就診。
夏季午夜應謹防中
夏天也是中風(特別是缺血性腦中風)的高發季節,每年此時都有不少老人被腦中風奪去生命。高血壓、动脉硬化患者在悶熱的夏季要注意室內多通風,適當增加飲水量,以防血液黏度增高而引發缺血性腦中風。
專家提示,當氣溫升至32℃以上時,人體大量出汗,血液黏度增高,對於高脂血症、動脈硬化的老年人來說,極易誘發缺血性腦中風。悶熱的夏季也是腦梗的高發季節,而凌晨4點至6點則是缺血性腦中風發病的危險時段。
研究認為,人體經過夜間長時間的睡眠,其間沒有任何液體的補充,清晨血液黏度達到高峰,所以老年人容易在凌晨發生腦梗。因此,為減少發生腦梗,建議高血壓、動脈硬化患者最好在睡前喝些水,使血液得到稀釋。此外,常見病人在清晨起床時出現中風的現象,因為起床過快,一下站起來,出現體位性低血壓,容易腦缺血、心肌缺血。所以,老年人醒來后不要馬上起來,在床上躺半分鐘,慢慢坐起半分鐘,在床邊兩腿垂下再坐半分鐘,然后才起來。


來源﹕家庭醫生在線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請提出您的意見與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