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醫學獎得主溫伯格的研究結果,正常細胞需要充足氧氣才能生存.癌細胞剛好相反.只有在氧氣不足底下.血中氧氣濃度太低或"自由基"濃度太高時.才會分裂與蔓延.人體各種器官都可能患上癌症.惟獨心臟罹患癌症機會微乎其微.原因有三條大血管供應心臟.確保心臟有足夠氧氣的緣故.故此血中氧份低.罹患癌症機率便大增。」
摘自去年9月22蘋果日報。
究竟"自由基"是什麼東西?翻查資料後發覺除了專家,它的專業詞語的確不容易清晰描述,雖然如此,温伯格還是很清楚指出:「自由基是產自身體內之物質,只要降低它的濃度就等如減少罹患癌症的機會。」問題是如何有效降低自由基濃度來保障健康呢?增強血液循環自然提升血液中氧氣.保持血管柔軟度血液自然流暢,注意:避免"忍尿"這是危險行為,而且忍得越久,自由基濃度就會跟着上升,血壓也會隨著忍尿時間延長而逐漸升高。
總而言之,能確保降低"自由基"濃度就是健康之源!現時惟有高層次活流電治療,即(生物中頻電)能夠幫助缺少運動或行動不便人士.提升體質預防肌肉老化.它還可以令硬化血管柔軟化.最重要是它有增強血液循環的把握性,血液中氧氣提升,自由基濃度會隨着血液流暢氧氣增加後而下降,自由基與氧氣的濃度很自然地此消彼長!
普遍造成血液不流暢原因有三高,血脂高,血糖高,膽固醇高,三高是心血管病的風險因素,它們的角色是摧生血管硬化,脂肪和膽固醇會濃稠黏貼附在血管上,也是妨礙血液循環順暢的因素。這些因素應及早矯正。
世上現時無藥物可加快腦部血液供應,中大腦神經科證實用''體外反搏法''有效提升缺血性中風病人腦部血液供應,增強血壓及心臟功能,能改善腦血管受損情況。過往反搏法常用於治療心臟病,自從發展通波仔手術後己極少應用。
反搏法是氣囊袋綑綁病人大小腿及臀部,氣囊袋按儀器指示循環充氣及排氣,當氣囊充氣為下肢加壓時,會加快血液回流上身增加心臟及腦血流供應,當氣囊排氣讓下肢減壓時,會令血液流向各器官動脈。反搏法最適合血管太窄或彎曲無法接受支架手術患者。
我們擁有類似反搏法儀器,以導電貼置於穴位之上﹕以血海、梁丘與腰眼等穴位,以鬆緊帶固定之後,視患者承受能力作適當調節電流,同一時間再往腳底射出電流
,患者會因血液加強之後,必然出現氣血翻騰之舒暢感,這種方法比中大的反搏法效果更好、更強、更安全。
我們的反搏法是以中頻電來剌激血液加速運行,並不需要像氣囊袋的強大壓逼力讓血液回流上肢,中大的反搏法最大缺點是有副作用,過程中它會導致皮膚損傷、膀胱及腎臟因受強大壓迫而導致小便失禁。
生物中頻電一直以來對中風後遺症、血液循環欠佳、貧血與老人行動遲緩都有極大的幫助。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請提出您的意見與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