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5日星期日

女性抓住3大内分泌功能重塑期



女性健康患常與內分泌系功能失衡有 
  初潮、生育、絕經前后是分泌功能“撥亂反正”的三大
  養生要使“巧勁”。女性養生,重在呵護內分泌系統的正常運轉。專家指出,在女性的一生中,內分泌功能有三次“撥亂反正”的機會。平時保養不當的女性以及家有女兒的父母,如果抓住這三次“重塑期”,從營養、運動、睡眠、心態四方面入手進行調理,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女性出現健康問題,往往和內分泌功能紊亂有關。“現在有些女性保健品廣告經常恐嚇消費者,宣稱‘出現黑眼圈、雀斑、皺紋增多,都是內分泌系統出了問題’,有些夸張。”陳燕銘指出,部分內分泌紊亂患者的確會出現上述症狀,但并非吃了保健品就會改善。內分泌紊亂的警報,更主要的表現為痛經、月經紊亂。
  要改善內分泌功能,就無法忽視女性的三大內分泌功能“重塑期”,分別是月經初潮、生育前后和絕經前后。“在此期間,女性的內分泌功能得以重新搆建和配置。”陳燕銘指出,要順利度過這三個重要時期,就要寫好四個縈繞女性一生的關鍵詞,即“營養、運動、睡眠、心態”。
 


 
初潮:
  首度分泌功能
  尤其是營養和運動,前者容易受到過度重視,后者則容易被愛靜的女性所舍棄。長期營養過度且缺乏運動,可增加高血壓、糖尿病、痛風、冠心病、腦卒中、膽囊炎以及腫瘤,如大腸癌等疾病的患病風險。
  初潮年齡通常為10~12歲,這也是女性出生以來第一次,也是最重要的內分泌功能搆建期。“如果在這一階段沒有打下良好的基礎,會給一生埋下健康隱患。”陳燕銘說,這樣的例子并不少見。
  10歲女孩小蘭小小年紀就患上甲狀腺功能亢進。解析病因時,醫生髮現除了遺傳的影響外,家庭關係緊張也是重要原因。小蘭的父母已經離異,各自組成家庭,很少探視她。她獨自跟著外婆生活,心情壓抑,加上每天飢一頓飽一頓,經常吃零食,營養攝入也不夠。上述不良因素疊加,導致她內分泌紊亂。
  陳燕銘指出,這一階段女性面臨的突出問題是生長髮育。家長需要注意給女兒補充營養,尤其是適量增加蛋白質的攝入,保證戶外運動時間。如果營養不足、接受光照的時間不夠,會影響長高,而過度營養攝入則會導致青春期肥胖甚至兒童糖尿病。繁重的學習帶來的心理壓力也無法忽視。家長要關注女兒的情緒變化,及時給女兒關愛、支援和理解,給她的心靈減壓。
 


 
生育期:
  女人的第二次投胎
  生育被稱為女人的“第二次投胎”。從懷孕到分娩后,女性體內的激素水平急劇變化,自身免疫功能也在調整。“這一過程中,女性需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和營養攝入,心情愉悅。”陳燕銘說,這一時期特別突出的問題是睡眠、營養和心理。如果睡眠和營養攝入不足,或者因缺乏家人關懷和支援而心情抑郁,就容易出現內分泌紊亂,而產后抑郁、產后甲狀腺炎、產后甲亢的發生都與生育期內分泌紊亂有關係。
  孕產期營養攝入過多,容易誘發妊娠糖尿病和產后糖尿病。“如今孕產期糖尿病發病率走高,有些女性誤以為糖尿病只影響自己,卻不知道病情也會危及寶寶。”陳燕銘說,流產、畸胎、巨大兒、早產等都和血糖水平過高有關。
  

絕經
期:
  過猶不及”
  絕經期是雌孕激素交鋒的特殊時期。過去占主導地位的雌激素從巔峰水平墜落,而孕激素水平上升,衕時出現鈣丟失、骨質疏松等問題。除了面臨更年期綜合徵的考驗,絕經期后,職業女性大多步入退休年齡,生活重心移轉帶來的心理壓力也不可忽視。
  這一時期特別突出的問題是運動和心理。尤其是運動,女性經常陷入認識誤區。“退休后的女性經常覺得要補上過去因工作繁忙而欠下的‘債’,結果很容易過度。”陳燕銘說,例如一大早去爬山,然后跳舞,中午買菜,傍晚抽空去跳舞,刮風下雨不變,一天運動時間超過三四個小時,結果導致腰肌和跟腱勞損,嚴重者甚至發生骨折。她提醒,補上欠賬要防止“過猶不及”。
  心理方面,女性心思細膩,在內分泌波動劇烈的時期,更容易鑽“牛角尖”。絕經期女性需要家人的關愛,衕時要自我開解,遇事不妨想想事物有好的一面,避免陷入負面情緒無法自拔。
 

 
運動貼士:
  鐵買菜也能鍛煉
  陳燕銘建議家有女孩的父母,從小培養女兒對戶外運動的熱愛,經常鼓勵女孩放下書本和電腦,到大自然中接觸陽光和清風,感受自然的美好,避免從小養成“宅女”。
  忙於工作、家庭的成年女性則可學習“見縫插針”式運動法。例如經常因工作透支下班時間的職場女性沒有時間專門去做運動,不妨每天出門時多帶一雙運動鞋,下班后脫高跟鞋,換上運動鞋,擠公交車、地鐵,去菜市場買菜也能起到鍛煉的效果。
  陳燕銘提醒,女性一周運動時間最好安排五次,每次30分鐘,運動強度根據年齡有所不衕,例如40歲的人運動時心跳頻率最高無法超過130/分。從運動強度來看,爬山、游泳、騎車、跳舞、打羽毛球、太極拳等有氧運動均可。

來源﹕人民網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請提出您的意見與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