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9日星期二

生姜誘發肝癌? 如何預防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的研究察看,黃樟素可引起肝癌,在小鼠的飼料中添加0.04%~1%的黃樟素,150天到2年,可誘導小鼠產生肝癌。黃樟素經過代謝轉化為活性致癌物的過程,目前已經比對清楚:黃樟素在小鼠體內首先代謝為苯乙醇形式,接著被啟動轉化為乙酸鹽或硫酸鹽,成為最終的致癌物。黃樟素若與氧化劑結合,會生成更強致癌活性的環氧黃樟素。
  生姜會誘發肝癌
  生姜中含有黃樟素,若過量食用生姜是會容易加大患肝癌的風險。生姜雖好,切忌過量。此外,腐爛生姜產生毒素亦可致癌,有人認為“爛姜不爛味”,這種想法是沒有科學依據的,也很危險,因為腐爛的生姜會產生毒素,嚴重時會導致肝癌和食道癌的發生。
  肝癌是我國發病率排名第二的惡性腫瘤,據統計,全世界每年死於肝癌的患者約有26萬人,我國有近10萬人,肝癌已經成為嚴重危害人類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之一,應給予重視。患有肝癌會出現肝區疼痛,消化道症狀,發熱,出血傾向,全身關節酸痛等症狀,若發現身體有任何不適,最好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以免漏診。
  中國有句古話就“適可而止”、“過猶不及”,因此,凡事都講究適度,就如生姜一樣,少吃補身強體,多吃就易患肝癌。除了生姜,生活中常見的可誘發肝癌的因素有以下几種:
 


 
引起肝癌的病因有如下几
  1、酒精:
  飲酒可導致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等多種慢性肝病,并且能夠增強HBVAFT等誘發性肝癌的作用,但促癌機制還未明確。
  2、微量元素:
  目前在微量元素與肝癌關係的研究發現,肝癌死亡率與環境中硒含量呈負相關,與居民血硒水平呈負相關。調查發現肝癌流行區水、土壤、糧食、人頭髮及血液中含銅、鋅較高,鉬較低。


 3曲霉素毒素:
  黃曲霉毒素B1是動物肝癌最強的致癌劑,在肝癌高發區尤其是南方以玉米為主糧的地方調查輔助說明肝癌的發生可能與黃曲霉毒素對糧食的污染有關,人群尿液黃曲霉毒素B1代謝產物黃曲霉毒素M1含量很高,但目前尚無直接證據證實。
  4、肝硬化:
  目前臨床已將肝硬化確定為肝癌的癌前病變。是原發性肝癌的主要病因,肝硬化時,肝細胞的轉換率變快,對環境中的致癌因子更加敏感。
  5病毒性肝炎
  原發性肝癌患者的血清乙型肝炎旗標物的陽性率高達90%。可見,原發性肝癌的發生率與HBV攜帶狀態的流行之間存在著互相關係。而且動物實驗和人體研究都支援HBV有直接致癌作用,因此几乎可以肯定HBV在原發性肝癌的發病過程中是一個始發因子,也是主要的病因。
  6遺傳
  在肝癌高發區發現肝癌有顯著的家族聚集性,尤其是共衕生活并有血緣關係者肝癌罹患率高,相關專家認為可能與肝炎病毒的垂直傳遞有關,但尚待證實。
  7、其他:
  原發性肝癌的病因還與水污染、遺傳因素、微量元素、性激素、亞硝胺以及農藥污染等多種因素有關。
  要想預防肝癌的發生,平時要保持心情的開朗,避免不良情緒的影響,另外,保持良好的飲食和作息習慣。



防肝癌4
  誰都不可能一下子就得上肝癌,它是環境污染、遺傳基因、病毒感染、眾多不良生活習慣以及焦慮心態等多種因素疊加的結果。如果注意以下4項誘發因素,也許就能夠遠離肝癌。
  打疫苗。疫苗接種是最實際和有效的方法,主要是乙肝疫苗接種。有研究察看,全民性乙型肝炎疫苗接種,可在10年后有效地把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攜帶率由10%降低至1.3%。并在16年后使肝癌發病率明顯降低。
  不吃霉食物。產生黃曲霉素的真菌主要生長在潮溼的熱帶和亞熱帶,能使玉米、花生和其他糧食霉變,因此要避免食用這些發霉的食物。
  控制情情緒、工作壓力,尤其是不良心態對免疫系統有較大的打擊,火上澆油。不少人在得知自己感染了乙肝病毒后,恐懼、抑郁,整天不思茶飯,用手撫摸肝部,有時一摸就摸上兩三個小時,擔心肝炎會癌變。假如這種情緒長期持續,就會導致一家族神經、內分泌和免疫功能的變化,使血液中的抗癌細胞明顯減少,癌變就會真的發生。
  B。肝臟B超是早期發現肝癌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乙肝患者和乙肝病毒攜帶者在病情穩定時應每半年做1次肝臟B超檢查,此外處於疲勞和壓力下的中青年人在健康體檢時最好也加上一項肝臟B超檢查。



春吃“三”可防肝癌
  對於乙肝、肝硬化等肝病患者來說,一日三餐中可經常食用萵筍、竹筍、蘆筍,因為這三種食物保肝防癌作用明顯,具有消痰、利尿解毒,輔助說明污物從糞便排出等功效。
  蘆筍減輕
  蘆筍含有的核酸、葉酸、谷胱甘肽、膽堿、精氨酸、甘露聚糖、肽酶蘆丁等均能有效抑制癌細胞生長。蘆筍還可作為肝癌患者進行食療的營養品,可減輕疲勞、增進食欲。肝癌症狀
  食療的方法可把鮮蘆筍煮熟后涼拌著吃,早晨或是睡前各食用1;也可用蘆筍根每天5~10克,用水煎湯代茶飲用,3個月為1個療程,中途無法間斷。
  :通便、排毒
  竹筍食療可達到通便作用,腸道中的大腸杆菌能把竹筍纖維素合成人體所需的維生素,還能與腸道中膽固醇代謝產物膽酸合成無法被吸收的復合廢棄物排出體外。
  竹筍食療方法建議用平菇、猴頭菇各60克,瘦豬肉或烏雞各200克,加竹筍600克切成片,用植物油炒熟或用文火燉熟,經常食用可防止消化道腫瘤和肝癌,但有嚴重胃出血者以及有食道靜脈曲張者應慎食竹筍。
  萵筍:增食欲、防
  萵筍葉含丰富的鈣、胡蘿卜素及維生素C,而臭萵筍素可促進胃液、消化酶及膽汁分泌,有助於乙肝、丙肝病毒攜帶者以及慢性肝病患者增進食欲。肝硬化合併貧血者常吃萵筍,可促進有機酸和酶分泌,增加鐵質吸收,有助於血小板上升和回復,防止病情惡化。

來源﹕健康頻道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請提出您的意見與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