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2日星期五

生物活流電對治療跌倒受重創效果極佳


住家應是大家最熟悉的地方,但調查發現,近半數老人跌倒都在自家,浴廁、客廳、臥室是最容易跌跤的地方;走出家門,老人家常在街上跌倒,其次是階梯,第三是公園或運動場。

統計,除了交通事故,跌倒是老人事故傷害第二大原因,一年有高達十多萬名老人跌倒,很多老人因此脫臼、扭傷、骨裂,甚至骨折,必須臥床。



鄧老太,80多歲,獨居。一天她在淋浴時,因聽到電話鈴響,一時心急,不顧腳下濕滑而跑出廳,結果跣倒跌個四腳朝天,屁股與腰骨受到了重創。老人家怕麻煩無通知家人,以為休息一下就沒事。怎知兩天後,實在痛苦難當才通知女兒帶她看醫生。醫生懷疑腰椎有骨裂,但照了X光後發現並沒有上述情況,所以開了止痛藥就打發她們走了。但老人家越來越痛苦,於是女兒帶她看跌打醫生,敷了多劑跌打藥都於事無補。拖了一個月,無計可施,女兒攙扶鄧老太到理療中心找我,希望通過生物電來為母親治理。
老太進門時,我看到老人家痛苦得瑟縮成一團,我先讓老太坐下,向她了解情況﹕她用手托着腮,面色灰白、眼神暗淡毫無焦點,我發現老太氣若游絲,說兩個字就氣喘噓噓,再說,再喘。
我不再詢問,立即半抱半扶把老太安置到床上,老太根本不能俯卧,只能側卧,我當然只能讓老太以最舒服的姿勢躺下,進行生物電的治療。
我先用輕柔而深層滲透性的電為她在最痛的部位進行施電。生物活流電與其他的一般活流電最大的不同之處﹕它屬於中頻電,也屬於靜態物理治療,中頻電療所產生的干擾電流可刺激神經、促使肌肉交替進行收縮與放鬆,以進行治療。它可干擾神經的痛覺傳遞功能,並刺激身體分泌內啡肽,而產生止痛效果。同時促進血液循環與消除水腫,也可促進受創傷的組織癒合所以我在為一些患者腳底施電時,患者會感到電流在雙腿從腰部到腳底之間輪流不斷的交替運行,雙退也會不由自主的輕輕抬起與放下。在施電之後,患者走路會比之前有力與輕快,睡眠質量明顯變好。
在老太的痛楚減輕後,我再為她的心、肺部位進行施電,為她增強心肺功能。同時在老太的氣海、關元等相關配穴施電,因為老太這一次跌得極重,如同了中氣,所以她一動就會上氣不接下氣,老人家如出現這種情況是危險的。施電半個小時後,老太的呼吸順暢了,也感覺舒服了。
接下來我就為她檢查腰椎與髋骨部位,發現她的腰椎有移位的情況,所以她才會如此痛苦,在接下來的幾次治療中,我都會為她做腰椎的復位治療。經過多次的治療後,她的腰椎已復原位,她的行動已自如,不再痛楚。
經過多次的治療,老太現已復原,中氣十足,說話大聲,她高興,她的家人更是高興
。對於我來說,我心甚慰,能夠幫助一個老人家,令她重新走入健康的生活,讓她的家人減去煩惱,也讓一個老人家有自尊的度過晚年,這是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夢寐以求的。
在此我想通過此事告訴家有老人的人﹕老人跌倒可能有潛在的問題,從腳沒有力氣、步態不穩、頭暈,到有疾病在身、營養不良,甚至是藥物影響、環境因素等。另外營養不好會造成體力變差,可能導致跌倒,而背後原因則可能是飲食的內容或是消化有問題。像中風後、柏金遜症早期患者會有小碎步、走路時身體前傾的現象,容易造成老人家跌倒,而此時尚未被診斷出來,就像是不明原因造成。
老人家也可能因為視力不好,看不清楚家裡的門檻、階梯、地面物品,或因為聽力不好,沒聽到家人的提醒,容易在有高低落差的地方跌倒、或在濕滑的地方滑倒。而對於體力較弱的老年人,家裡的照明應該足夠,廁所浴室需要有扶手等,也都攸關老人家發生跌倒的可能性。


憂鬱症也可能是跌倒的原因。憂鬱症可能讓年老病人更退縮,甚至足不出戶,使得肢體無力、體力衰退,連走路功能都會出現退化,容易導致跌倒發生。有些老人因為體力衰退,擔心跌倒而不敢再走路,反而加速活動功能退化,社交功能也因而退化,並加重憂鬱症的產生。另外因擔心跌倒而易恐慌,會張開腿站立、小碎步走,反而容易跌倒,所以要指導他們走路時有適當的步幅,建立自信心。


所以當家中的老人如果跌倒,不要蹉跎,不要遲疑,立即帶老人尋找適當的治療,否則後悔晚矣!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請提出您的意見與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