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3日星期日

放射性電療與生物活流電治療截然不同





一位鼻咽癌患者李先生,他在治療鼻咽癌時醫生以''放射性電療''為他治療,現己康復多年。但困擾着他的後遺症現在才開始陸續出現,最嚴重的是喉嚨腫脹及食道收窄,吞嚥食物困難,每天必定有殘留食物在咽喉內。每次飯後都花時間用手指扣出或咳出殘渣,否則不適及難受。此外還影響講話不能大聲,氣管是否也會同樣收窄最是讓他擔心,故此精神困擾不堪。同時一邊耳中度耳聾而另一邊則輕度耳聾。其他的後遺症狀還有﹕嚴重缺乏口水分泌,飲用水與口腔津液是兩種不同物質,就算不斷飲水對改善口乾情況作用還是極少。他曾到處尋醫問藥不果,幸好他懂得治療癌電療與我的生物活電的分別,抱着一試之心找來我這裡,我以生物活流電置放於腫脹位置之上,由最小的電流開始,適應後再加重而停留時間盡量加長。他的後遺症是頗為頑固,每次都可以消除約八成的腫脹,而收窄的食道他也感到鬆弛了。雖然他每次都很滿意地離去,但兩三天後他又再腫起來。我唯有建議他嘗試連續五天不要停止,並作出重點針對性治療後,重複腫脹已不復見,情況讓大家都很滿意。口腔乾枯問題比較容易解決,開始治療時已強烈感覺到口水不斷分泌,三至五次已可痊癒。
趁此機會我想用科學的角度解釋一下生物活流電與放射性電療的區別﹕它們其實是兩碼子不同的治療目的,其性質、用途與方法都截然不同,為避免各位混淆,在此簡單詮釋一下﹕讓各位清晰介定,避免不必要的誤解。
放射性電療就是利用放射線作為治療,直線加速器產生之高能量的X光,主要是放射活性物質的''伽馬射線'',這種電磁波的波長極短,穿透力極強,具有比X光射線還要強的穿透能量,很容易造成生物體細胞內的DNA斷裂。引致癌疾及影響造血功能缺失,但它卻可以破壞癌細胞染色體,從而令癌細胞失去繁殖能力,因此可以治療癌。
凡接受放射性電療,皮膚會變紅、痕癢、膚色變深,治療後會發現皮膚變得很乾燥,甚至脫皮疼痛滲出液體。放射電療的療程中若是白血球或血小板降低得厲害,則需暫時中斷治療,直至回復正常。

生物活流電治療的學術名稱可稱為中頻電療,又稱為干擾波治療。它屬於''物理因子治療學''。中頻電療是剌激治療方法的一種,由於這種治療所使用的頻率是介乎1KHZ10KHZ的干擾電流剌激,故又稱之為[干擾波電流療法]。中頻電療所產生的干擾電流可剌激神經,促使肌肉交替進行收縮及放鬆,來進行治療,干擾波療法可以干擾神經痛覺傳遞功能,剌激身體分泌內啡肰從而產生止痛效果。進血液循環與消除水腫、促進組織癒合功能、運動性傷害、退化性關節炎、腰背痛等。

中頻電療跟活流電治療是同類型治療及所用相同(放射電療與化療都是用於治療癌症)切不可兩者混淆。放射性電療是可乆對付癌腫外,對其它正常細胞也會構成傷害,比起化療治癌症還是比較還是比較溫和的。而中頻電療是現今所有醫院都用作物理治療,醫院普遍採用這類儀器用作液循環以及止痛之用,與我們所用的儀器是同類型。我們之所以稱之為生物沽流電是因為我們是通過手人為患者作經絡的推拿與按摩、穴位的剌激。而醫院則不會用人手去作治療,只是將儀器置於人體患處而己。醫院 跟我們最大的分野是醫院治療師未受過類似訓練,也不懂得將電流通過自己身體,再以手傳電至患者身上。用帶電手指壓迫穴位及充電手掌推拿經絡,來達至最佳效果。市面上有些活流電中心則不屬於中頻電療,因為他們所用的不是儀器,而是直接用交流電拉線改直流用於治療,絕非12V。

中頻電療並無副作用,
干擾波電流仍有少許禁忌﹕體內裝有心臟調節器、懷孕、骨折及感染發炎的部位以及傷口部位,其他部位仍可作針對性治療。

再次強調放射性電療是有效治療癌症的方法,它除了對付癌細胞之外也會構成正常細胞傷害。相對化療治癌還是比較溫和的。

至於中頻電療即生物活流電治療,並無任何副作用且加速血液循環的把握性比其它方法都強大得多,更是目前最佳保健方法。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請提出您的意見與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