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的改變,男性面對工作、生活、婚姻、經濟等多重壓力,導致長期處於亞健康狀態,直接影響家庭幸福生活,拯救男性健康已刻不容緩。
“男科”的崛起也是社會發展的一個標誌,一方面說明男科問題的普遍性和嚴重性,另一方面也說明社會已經開始逐漸坦然的正視男性所面臨的健康問題。現代社會影響男性健康問題的已不再僅局限於疾病,而更多的是關注心理壓力因素引起的男性亞健康。
專家表示,造成男性壓力過大,影響男性健康問題主要有兩個因素。
第一點是生活因素,以前中國人是處於一種“飢餓”狀態,幾千年已經適應了這樣的狀態,而改革開放以後,生活條件好了,就開始“暴飲暴食”,這容易導致男科疾病的發生。大部分在城市生活的人在飲食問題上處於一種不正常的“潮流化”。例如經常下了班不回家吃飯,叫上朋友去餐廳炒幾個菜就吃了,這是很不科學的生活方式。長期抽煙喝酒也是男性健康的一大“殺手”。
第二點則是工作因素,男性在職場中處於相對緊張的狀態,而作為家庭的頂樑柱卻又隨時面臨著被“炒魷魚”的威脅,為了擔起養家糊口的責任,不得不承受日益擠壓的壓力,長期的工作壓力也是引起男性亞健康的重要因素。工作壓力容易引起失眠,導致精神心理長期處於高壓狀態,影響男性健康。
預防男性疾病首先需要心理健康,“知足常樂”是保持心理健康最好方法,然後是定期做健康體檢,保持正常作息時間,合理的工作飲食規律,切莫暴飲暴食,適當鍛煉。
專家表示,受傳統文化影響,男性作為一家之主,要肩負起養家糊口的責任,負責整個家族血脈的傳承,如若男性的工作條件和經濟條件不及女性,男人在這種情況下底氣不足,會影響其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甚至是性生活。雖然現在流行一種說法叫“裸婚”,但這也只是很小一部分人群,並沒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
隨著近30年中國女性走出家門,在職場中同男性一爭高下,加上現代快節奏社會的壓力下,我們注意到另一種現象叫做“男性中性化”,以前常說的男人應該呈現陽剛之氣,而現在男性的柔美,陰柔也在開始流行了,或者說佔有一部分“市場”。中性化是當代的一種社會病,從生物學上講,男人就是男人,女人就是女人,雖然說社會發展是為了縮小男女之間的差別,但並不是改變男女本質上的差別,而部分“男性中性化”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也是部分男性自我保護的技能,其實這是男性面對壓力的一種無奈之舉,屬於消極防禦。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可以適當的做出一些改變,但應堅持自身本質的東西。要保持男性健康,應倡導男性的陽剛之氣,正視自己的不足和缺點,不逃避,才能保持好的心態。尊重女性,不必因女性的強大,而使男性變得軟弱,正視自己在社會及家庭中的地位才能獲得性福生活。
來源:當代健康報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請提出您的意見與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