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9日星期二

別把葯膳當成“亂燉”


餐桌上的“中藥”別亂吃
蒸米飯的時候放枸杞,熬粥的時候放枸杞,泡茶的時候也放枸杞……就這樣吃了不到一個月,我就開始流鼻血。”因為聽說經常吃枸杞能提高抵抗力,還具有降血糖、降膽固醇、預防冠心病等很多好處,於是崔先生不僅用枸杞泡水喝,還讓老婆每天做飯時都放些枸杞。沒想到就這麼吃了不到一個月,崔先生就發現自己經常流鼻血,而且還口舌乾燥,經常失眠。
專家解讀:
葯食同源不能隨便吃。枸杞渾身都是寶,以至於越來越多的人將它視為保健食品,熬粥、煲湯、做菜時都要抓上一把,卻忘了枸杞同樣是一味中藥。實際上,像枸杞這樣的中藥,我們的餐桌上還有很多,比如小茴香、穿心蓮、魚腥草、山藥等,平時都被我們當菜吃,其實它們都具有一定的“藥性”,食用時應遵循中醫理論,否則也可能給身體帶來危害。
在中醫理論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以偏治偏”,運用藥物的偏性來調整人體的偏差,進而使人體達到陰陽平衡。所以藥物本身都是有治療作用的,如果應用不當,雖然一般不會造成肝腎損害,但是會造成機體功能的損害和偏差。即便是我們餐桌上常見的“中藥”,也都具有一定的“藥性”,只是它們的“偏性”不如其它中藥來得猛,人們的食用劑量也不大,甚至有些只是用來做調味品,所以一般不會產生太大的問題。但是體質比較弱的人吃,或是一次性吃得太多,就有可能對人體造成傷害。
五穀雜糧也有“藥性”。不僅僅中藥具有藥性,五穀雜糧、家常蔬菜也都具有一定的“藥性”。在中醫看來,在我們的食物中,寒熱溫涼各不相同——寒涼性食物大都具有清熱、瀉火、解毒作用;溫熱性食物大多具有溫中、助陽、散寒等作用;平性食物則有健脾、開胃、補益身體的作用,因此,中醫同樣重視通過食物的偏性來調整人體氣血陰陽。可見,在飲食方面,除了要注意飲食均衡以外,還要根據體質選擇食用。
中藥“亂燉”易中毒
因為看到電視劇里的葯膳既美味又健康,張先生也想自製一把“葯膳雞湯”。不僅翻出了早先朋友送的人蔘、鹿茸,還到中藥房裡買了一些上好的藥材。買回來后就按照在網上查到的配方精心熬制雞湯。可是萬沒想到,喝完雞湯沒過幾個小時,張先生就感到噁心、頭痛,還出現了嘔吐癥狀,並且病情越來越嚴重。家人急忙將他送進了醫院進行救治。據醫生初步診斷,張先生是因為食物中毒,於是趕緊對其進行了洗胃治療。
專家解讀:
葯膳看上去雖好,但絕不是食物和中藥簡單的混搭,更不能根據網上的配方去照抄照搬,而是要在專業知識的指導下進行配製。
臨床應用的5000多種常用中藥中,有500餘種可作為葯膳原料,這些藥物在與食物配伍、炮製和應用時都需要遵循中醫理論,使它們之間的作用互相補充、協調,否則就會出現差錯或影響效果。如果想自己製作葯膳進補,最好採用性味平淡的藥材,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規定87種中藥可作為葯食兩用,其中用於葯膳安全性比較高的有山藥、山楂、苡仁、枸杞子、百合、蓮子、大棗、麥冬、甘草、陳皮等。
搭配不當導致中毒。中藥發揮治療作用是依賴於其中某些化學成分,如果兩味中藥在煎煮過程中所含成分發生反應,生成一些毒性物質,不但不會治療疾病,反會使機體受到很大傷害。
藥物使用要嚴格把握劑量。在製作葯膳時,副作用比較大的藥物儘可能少用或者不用。即便是像當歸、人蔘等“藥性”不太劇烈,也沒有毒性的藥物,如果用藥過量或長期服食也會破壞人體的陰陽平衡狀態,導致疾病或使原有病情惡化、加重。
製作葯膳先要了解藥性
人蔘:人蔘補氣溫陽,氣血虛弱又畏寒的人,手足發涼的人,都適宜服用。但是,長期服用人蔘,會出現腹瀉、皮疹、失眠、神經過敏、血壓過高、性慾亢進、心悸等不良反應。一次服用人蔘的量過大,很容易導致人蔘“急性中毒”,引發頭痛、眩暈甚至是出血,危及生命。
党參:党參與人蔘都具有補脾氣、補肺氣等功效,但党參作用緩和,藥力較弱。需要注意的是,党參毒性很低,但也有報道,因党參用量過大導致了中毒。
黃芪:黃芪具有補氣昇陽的功效,主治脾胃虛弱、中氣下陷等症,一般用於脾胃氣虛或面色蒼白、手腳發涼的人。黃芪可以泡酒,也可入菜,比如甲魚湯、烏雞湯中,黃芪是常客。但因為女性屬陰,如果補氣昇陽過度,容易臉上長包。
當歸:當歸之所以能成為中藥婦科良藥,主要是因為當歸有調血養血、補血活血的功效。特別是女性血虛,月經量少,或者血淤,經期有血塊,就特別適合用當歸調養。當歸是非常適合女性調理身體的一種食材,基本上也是所有的女性都能吃。
川貝母:味苦甘,性微寒,歸肺、心經,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益用於肺熱燥咳,乾咳少痰。不宜與烏頭類藥材同用。
淮山(山藥):性味甘平,歸脾、肺、腎經。健脾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但感冒、濕熱、實邪及腸胃積滯者慎用。
菊花:味甘苦,性微寒,具有疏散風熱、平抑肝陽、清肝明目、清熱解毒的功效。
一起吃藥膳最要命
誰也沒想到,就因為吃了一盤三七燉雞,陳女士差點送了命。前不久,陳女士去餐館吃飯,學會了一道葯膳——三七燉雞,於是便決定周末在家試一試。沒想到,一家人吃完后都沒事,偏偏陳女士吃完后夜裡發生了大出血,幸好被及時送到醫院才沒發生危險。醫生診斷後發現,陳女士在吃三七燉雞時正值生理期,所以才出現了大出血。
專家解讀:
根據體質“辨症施膳”。葯膳看上去雖好,但絕不是無病強身的美食。吃藥膳要因人而異,根據自己體質決定吃什麼樣的葯膳。如果一家人圍在一桌吃藥膳,必然會有人補錯了,不但會傷身體,還可能致命。
中醫學認為,無論是用藥膳進補還是治病,都必須了解每個人的個體差異,然後才能“對症施膳”,否則不僅無效,還會危害健康。所以,要想進食葯膳,一定要在中醫的指導下,針對自身的體質,選擇特定的膳食,否則就有可能出現差錯,甚至造成危險。
除此之外,老百姓也可以通過一些癥狀簡單了解自己的體質,如咽干口燥、容易便秘的人常為陰虛體質;常口淡不渴、尿多清長、常腹瀉的人則為陽虛體質。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人的體質劃分其實並非這麼簡單,大多數人的體質都較為複雜,例如會出現氣血兩虛、陰陽俱虛等,所以,身體比較虛弱的人還是要在中醫的指導下選擇葯膳,千萬不可自作主張。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請提出您的意見與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