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治療正不勝邪之諸多病證時,在祛邪的同時,須配伍人蔘、黃芪等扶正祛邪之品。如邪居少陽之寒熱往來,應用柴胡、黃芩透邪外出的同時,配以人蔘以扶正祛邪;正氣虛弱,外邪侵襲人體肌表之表證,在應用羌活、獨活、紫蘇等發汗祛邪的同時,配伍人蔘以扶正,如敗毒散、參蘇飲等均是扶正祛邪的代表方劑。
《本草經》即《神農本草經》,簡稱《本經》,是中國現存最早的藥物學專著。《神農本草經》成書於東漢,並非出自一時一人之手,而是秦漢時期眾多醫學家總結、搜集、整理當時藥物學經驗成果的專著,是對中國中草藥的第一次系統總結。
人蔘為《本經》上品。原文:味甘,微寒。主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久服,輕身延年。
人蔘補五臟
“補五臟”的含義有二:一是所補的是氣,而不是血或陰,也不是陽;二是指人蔘補氣的適用範圍較廣。治療脾氣虛證之四君子湯、補中益氣湯、參苓白朮散等均含本品;《備急千金要方》、《三因極一病證方論》、《聖濟總錄》之補肺湯均含人蔘;含人蔘的炙甘草湯是治療心氣虛之主方;治療腎氣虛證,可在六味地黃丸或腎氣丸的基礎上加人蔘,能夠增強補腎的功效。所以,言人蔘補五臟,絕不是過譽。
人蔘補氣虛抗衰老
現代藥理研究發現,人蔘所含的人蔘皂苷是其主要有效成分,具有顯著的抗氧化作用,能夠延緩衰老,預防早衰。此外,人蔘還能夠刺激功能低下的生理系統,使其生理生化反應趨於正常,而阻止由於各種原因引起的惡性循環,以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故“久服,輕身延年”。
就這種作用而言,人蔘不僅可用於失眠、健忘、驚悸等心神不安證,也可用於氣虛心神失養之無精打采、昏昏欲睡但睡而不實等。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人蔘所含的人蔘皂苷具有明顯的增強記憶力作用,無論是動物實驗,還是臨床觀察,均能夠得到證實。通過對動物實驗的藥理研究和臨床運用的資料進行分析,人們發現人蔘對不同事物的記憶、記憶的保留和再現,都有不同程度的易化作用。這種作用實質上是對“開心益智”作用的很好說明。
現代研究證實,人蔘能增強暗處作業者眼睛的抗疲勞能力,提高眼睛的暗適應能力。分析人蔘明目的原因,一種觀點認為是由於人蔘改變了暗適應的視覺中樞對光的敏感性,另一種觀點認為是由於人蔘的有效成分作用於大腦皮質,使控制暗適應的神經中樞調節能力增強的緣故。不論哪種觀點,都說明人蔘具有“明目”作用,對於眼保健有幫助,能防治視疲勞。人蔘的這種明目作用在臨床上的應用並不多,對於中心性視網膜炎的治療,西醫大多採取激素治療,而人蔘所含的人蔘皂苷具有顯著的激素樣作用,這一點已經非常肯定,理論上講,對於中心性視網膜炎的患者應該有效。
人蔘扶正祛邪之功效
眾所周知,人蔘是作用非常強的補虛葯,而不是祛邪葯,但《本經》中為何言本品“除邪氣”呢?這就是中醫講到的扶正祛邪的作用機制。“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所以,在治療正不勝邪之諸多病證時,在祛邪的同時,須配伍人蔘、黃芪等扶正祛邪之品。如邪居少陽之寒熱往來,應用柴胡、黃芩透邪外出的同時,配以人蔘以扶正祛邪;正氣虛弱,外邪侵襲人體肌表之表證,在應用羌活、獨活、紫蘇等發汗祛邪的同時,配伍人蔘以扶正,如敗毒散、參蘇飲等均是扶正祛邪的代表方劑。
以上均是對《本經》中人蔘作用的闡釋。不過,人蔘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本經》中卻未提及,那就是人蔘的補氣救脫作用,可能在《本經》時代,人們還未曾認識到其救脫作用,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請提出您的意見與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