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0日星期二

中醫揭示人們無法“長生不老”的秘密

衰老與肝
肝主升發、疏泄,肝氣的充旺影響着氣血的通達,並對生機起着重要的振奮作用。如肝氣不充,失於疏泄,就會導致氣血怫鬱、生機萎頹,則早衰就會來臨。因此,在五臟之中,肝氣是最早衰老的臟器。在《靈樞·天年》中把肝氣衰列為五臟衰之首,在臨床上,凡是患有慢性肝病的人,往往伴隨有早衰的現象,這足以說明這個問題。
衰老與肺
肺主一身之氣,司陽氣的敷布以及宗氣的推動作用,肺氣充則生機旺盛,肺氣虛則氣布無力,氣化無以進行。所以肺氣的盛衰同樣影響着人體的生命機能狀況。肺又是主治節的器官,對人體的氣化過程起着重要的調節作用,如肺氣虛則氣化無力,肺失治節則人體生理功能就會失於協調,讓衰老早早來臨。
從上面的介紹,我們可以知道,人體五臟功能的盛衰對人體衰老的快慢都有着決定性意義,而且是相互關聯的。
陰陽失衡
我們發現隨着年齡的增長,尤其是老年人,隨着年齡的增長,人體的陰陽平衡會被打破,會出現失衡的情況。
中國古代哲學家在認知世界上形成了自己的一整套獨到的見解,認為世上萬事萬物都存在陰陽兩面。自然界如果陰陽失衡,四時的變化出現異常時,就可能會發生災異。如地震、洪水泛濫、瘟疫流行等現象,這是自然界氣化運行偏陽或偏陰出現“病變”的表現。
作為萬物之靈,人自然也不例外。中醫中認為:體表與內臟相對,體表在外為陽,內臟在里為陰;臟與腑相對,腑的功能通達、運動為陽,髒的功能收藏、沉靜為陰。
中醫同時認為人體生命活動是陰陽對立統一運動的表現,陰陽平衡是生命健康的基本條件。但陰陽的平衡不等於陰陽的平等,在陰陽二氣之中,陽氣居於主導地位,對於保持生命的健康和各種功能活動的旺盛具有重要意義。
人的五臟六腑、氣血津液、四肢百骸必須在陽氣的推動下才能發揮正常活動,只有陽氣強盛,人體才能強壯,才能抵禦侵害,保證健康和長壽。
陰陽失衡之說,最早出現在《黃帝內經》中《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文中提出:“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陽勝則熱,陰勝則寒。”《素問·調經論》中也提到:“陽虛則外實,陰虛則內熱;陽盛則外熱,陰盛則內寒。”
在正常情況下,人體中的各種陰與陽之間保持着相對平衡協調的狀態,中醫里也把這稱為“陰平陽秘”。但是,一旦由於某種原因,導致陰陽的平衡被打亂了,導致陰陽之間出現陰陽偏勝、陰陽偏衰、陰陽互損、陰陽格拒和陰陽亡失等情況,人體就會隨之出現各種病理狀態。
比如,隨着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現代人經常出現失眠的現象,這是一類經常不能保證正常睡眠的疾病,在中醫里稱之為“不寐”,這也大多是因為情志失常、氣機逆亂、陰陽失衡、陽盛陰衰、陽不入陰所導致的。
陰陽理論實際上貫穿了中醫學理論的各個方面,體現了中醫學最基本的概念和思維方式。用現代許多人的眼光來看,這種思維方式可能顯得有些樸素,不太時髦,但它的確包含着豐富的辯證法思想,是經過幾千年論證的科學的真知灼見。我師弟趙宇寧有一本著作《治病要治本——陰陽平衡是人體健康的大葯》就是從陰陽平衡的角度,全面闡釋人體養生的路徑,對此有興趣的讀者有時間可以參考閱讀。
所以說人體衰老的原因主要體現在這三方面:一是腎氣衰,二是五臟衰,三是陰陽失衡。這三個方面相互關聯,互為因果。如果我們能夠從中找到一種方法,幫助體內的陰陽一直保持平衡的狀態,那麼,自然就可以減緩身體五髒的衰老進程,從時間上延緩衰老,也就能夠達到卻病長壽的目的了。
結語:從古至今,我們一直都在尋找長生不老的秘方,但是卻忽略了人體衰老的秘密。現在人們開始尋找使人體衰老的原因,希望能實現“長生不老”!

來源: 網絡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請提出您的意見與看法